
一、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创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
1.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召开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区市工作指导,引导各区市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积极创建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2.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坚行动。组织开展“我同城市共发展,我与企业共成长”主题活动,启动全市民营经济增信心强发展攻坚行动,评选发布全市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十大办实事”和“百个解难题案例”,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工信部 2023 中小企业服务月、“一起益企”活动。
3.进一步优化运行监测体系。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依托“城市云脑”数据中台,健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数据分析和定期发布机制,建立运行展示平台。
4.争创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常态化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先进做法典型案例征集,积极争创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联合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好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
二、优化市场环境,精准打造企业培育“四条赛道”
5.实施“专精特新”梯度发展行动。夯实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赛道,2023年,认定公告5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夯实基础层;按新标准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举办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6.实施“四新经济”快速崛起行动。完善“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新经济高成长中小企业培育赛道,2023年新培育认定雏鹰企业300家、瞪羚企业50家、独角兽企业1家。举办第九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年计划征集参赛项目数400个以上,举办各项赛事活动不少于20场。创新打造民营经济创意会线上平台,全年举办2-3场民营经济创意会,为6-10家优质龙头企业发布创意创新项目方案。
7.实施“数字化转型”扩容升级行动。夯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赛道,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着力打造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大力推动转型升级,推动小微企业创新转型。2023年,新认定10个市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园)和1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争创3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3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8.实施“领军标杆”倍增壮大行动。出台民营龙头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力争更多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和省民营企业 100 强。开展2023年度青岛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评选,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三、优化赋能环境,创新强化要素供给服务能级
9.实施科技要素赋能工程。聚焦全市24条产业链,组织“百场万企”“千校万企”活动,持续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活动。
10.实施融资要素赋能工程。组织开展常态化、精准化融资服务和融资对接。加快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引导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力争全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120亿元以上。
11.实施资本要素赋能工程。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培育目标,推动企业尽快登陆资本市场。依托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持续开展上市培育工作,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专板培育,力争2023年全市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实现挂牌企业80家以上,支持推动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举办第二届“资本大潮中的专精特新”融媒服务活动。
12.实施人才要素赋能工程。全年开展2场“专精特新”企业培训提升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资源优势,拓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功能,强化“新锐”人才培育,以“专精特新”、瞪羚企业人才等为重点,托举20名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遴选认定一批“新锐人才”,激发涌现一批“未来之星”,打造民营经济领域人才“集聚高地”。
13.实施平台要素赋能工程。高质量打造APEC技展会平台。全力配合工信部举办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及专业配套分论坛8场次。着力打造青岛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好用好民营经济数字化招商平台,围绕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大力开展高质量招商引资。组织青岛市中小企业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四、优化政策环境,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14.抓好惠企政策贯彻落实。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以《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强化宏观引导,对重点领域规划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确保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地落实。
15.持续迭代“青岛政策通”。运营好“青岛政策通”平台,持续扩大项目覆盖面,2023年年底前确保全市惠企政策全部纳入“政策通”线上申报兑现。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开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大平台宣传,实现涉企政策信息传递全覆盖,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
16.开展政策精准服务。持续完善政策服务工作机制,推广“一员全办”工作模式,评选“金牌讲师”,依托市企业政策服务专员队伍,重点开展政策宣讲解读。2023年,完成20场以上政策服务活动,编发《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政策一本通》(2023版)和6期政策速递。
五、优化法治环境,着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17.推进民营中小企业立法保障。落实《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推进《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依法规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8.开展民营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青岛企业之家”,积极协调推动处理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法律方面突出困难和问题。
19.完善府院联动机制。落实《关于健全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配合市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性工作,培育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20.提升企业诉求解决能力。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解决渠道。充分发挥青岛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常态化联系、精准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市委书记信箱”诉求办理,力争实现办结率100%。
21.完善清欠长效工作机制。以国家清欠问题线索转办系统为蓝本,打造青岛“数字清欠中心”,推动我市拖欠问题线索限时化解,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投诉线索核查处理率达到100%。
六、优化政商环境,进一步构建新型亲清关系
22.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举办2023年青岛企业家日和企业家宣传周系列活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品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3.创新设立“民企时间”党组会议题。落实常态化联系、精准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党组会议设立“民企时间--倾听企业声音、服务企业发展”议题,邀请民营(中小)企业家代表参加,彰显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决心和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坚定态度,切实推进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4.助力企业发声发力。及时对“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典型整理、全媒体展示,持续策划好“了不起的创业者”“制胜新经济”“资本‘业’谈”“提振信心民企说”等宣传栏目。2023年,开展“十大年度新闻”评选发布活动,以此提升民营经济宣传声量和能级,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十大新闻媒体(平台专栏)”评选活动。
25.借势借力扩大“朋友圈”。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结合起来,借助代表委员“朋友圈”扩大影响力、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七、突出党建领航,持续推进作风能力全面提升
26.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面领导,增强全局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党组会“第一议题”制度,按照要求组织召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及时打扫思想灰尘、优化政治生态。
27.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8.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探索实施公职律师制度,做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
29.大力推动“惠企服务数字化”。落实“智慧民营、数字中小”数字化体系建设方案,搭建企业数据“八库一仓”基础数据平台和民营中小企业多维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