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关键、提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提质升级
一是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服务经略海洋,推动崂山实验室加快发展建设。聚焦能源等领域,新争取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2家,启动布局2023年市级重点实验室。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主体全部封顶,即将投用。加快打造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启动建设氢能装备先进制造中心。
二是建设高端创新平台。依托海尔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发展。申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打造新型算力公共基础设施。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2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评优秀、居全省第一。
三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依托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承办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科技创新分论坛暨第三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10余个国家200多个项目成功参赛。组织赴泰国实地推进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提升面向“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成效。
(二)抓创新、育主体,加快科技企业队伍做大做强
一是做大企业主体。加快实施“沃土计划”,科技企业发展梯队持续完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纳入项目申报、孵化器认定、科技创新券等前置条件,发布5批共5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启动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首批申报近2000家。修订《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管理办法》,为拟上市企业授信赋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4家。
二是做强研发实力。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近3300家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2%。深化“云端研发”模式,注册云上研发中心3200余家,发布创新需求1830项,对接创新资源13000余项,带动企业产品升级260项、工艺改进720项、生产线改造600项。《青岛市探索发展“云端研发”新模式 厚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沃土》典型经验作为青岛地方改革创新案例上报推广。
三是做优政策宣贯。聚焦营商环境,出台科技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切实提升科技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深化市区联动,开展科技惠企政策巡回宣讲,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团队,深入11个区(市、功能区)举办政策宣讲12场,涵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企业关注热点问题,辅导服务企业超3000家,实现区(市)全覆盖,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抓发展、强支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成势
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强链计划”等专项,争取“国芯万屏”和“虚拟现实”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成功立项,加快打通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产业链从技术到产品转化通道,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重点产业链,谋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申报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37项,布局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6项,以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动科技项目落地。推进北方首个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市联动项目落地,加快高端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打造部市联动“青岛模式”。支持一汽解放商用车研究院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商用车大数据技术分析等五大技术平台。推动高端轴承示范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基础部分完成80%以上,加快助推国产高端轴承产业化。
三是建设一流科技园区。统筹青岛高新区全域覆盖发展,建立“一区多园”双向交流实训制度,支持“一区多园”分类建设专业园区、创孵基地、产业社区等专业化载体,布局全省首个海洋物联网未来产业科技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实施园区培育计划,围绕“一区多园”各园区主导产业、头部企业,新布局园区培育项目29个、金额5040万元。
(四)抓环境、优服务,加快科技创新生态改善提升
一是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组织揭榜攻关项目53项,聚力攻克行业技术难题。首次实施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青年项目150项、原创探索项目100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管理水平,研究制定《关于优化科技立项管理机制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效益。加快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法治保障。
二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实施“硕果计划”,促进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应用,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60亿元、同比增长99%。发布“硕果金”政策,首创以“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支持持股孵化,助力解决成果转化“临门一脚”投资问题。组建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合办公室,完善技术转移市场化服务机制。召开“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理事会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新争取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科技园、青岛生物科技创新园2家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23家。联合市区两级,共同举办“科技金融特派员移动沙龙”等科技金融助企系列活动10余场,有效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聚焦青年科技人才需求,制定《全面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若干措施》,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成功举办2023科技活动周,开放科技馆、科普基地等场馆60余个,举办特色科技活动100余场,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高端创新平台支撑还不够有力,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短板,中试熟化环节亟需补齐。研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研发的积极性未充分激发。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抓实抓好全年科技工作目标、计划、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是加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狠抓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全力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发展。坚持“成熟一项、启动一项”,超前谋划预研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好用好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强链”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延链、补链、强链,支持更多“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招引落地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前景好的科技项目。
二是努力推动科技工作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培育体系,多元化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构建量质并举、有序成长的科技企业发展梯队。深入实施“硕果计划”,紧盯中试熟化短板弱项,制定专项支持政策,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推动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应用。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开展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围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三是着力构建开放创新良好生态。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计划,促进产才融合,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团队。深化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组织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围绕城市更新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和高水平专业化孵化载体。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进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努力营造一流科技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