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国资委2023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3年以来,青岛市国资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融入全市“三条线”重点工作,守正创新推动国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服务市直企业实现稳健发展,1-10月份资产总额达到2.93万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营业总收入5677.7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342.1亿元,同比增长9.6%,上缴税费352亿元,同比增长7.3%,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力服务大局,推动企业与城市同向而行、互融互促

今年,市国资委高标准启动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出台指导意见,编制首本蓝皮书,鼓励引导市直企业在服务城市发展、服务保障民生中担当作为。

一是全力做强主业实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市直企业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匹配城市重大战略,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勇当产业链“链主”。在传统产业领域,青啤集团推进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项目,融合“高端特色啤酒、威士忌生产、时尚酒吧、文化旅游”等多业态集聚发展,推进青岛啤酒研发创新基地项目,打造集研发、会议、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科研创新综合体,带动产业提质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新兴产业领域,海发集团对接引入中国国药、南京同仁堂等国内医疗行业头部资源,投资建设国药生命港项目,为生物医疗产业集群发展搭建载体;青岛高创资本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链投资布局;澳柯玛集团针对本地配套率不足和产业链核心配套缺失的现状,建设智能家电强链产业园;城投集团承建的城鑫零部件产业园,为奇瑞、高合等新能源汽车企业招引了2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青岛,不断发挥聚链、扩链、强链作用,加快推动相关产业聚集成势发展。同时推动市直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省外协作陇南定西、省内支持菏泽发展、市内帮扶平度莱西,投入资金3.9亿元。

二是全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提升城市品质。2023年完成投资419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快速推进,提升改善了我市城市交通、居住环境。城发集团重庆快速路工程完成主线桥梁贯通,力争年内主线通车;地铁集团辽阳路快速路项目提前通车,地铁6号线一期项目全线实现轨通,预计2024年上半年开通运营;城投集团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及连接线工程主线完成交工检测,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车;华通集团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今年投入运行,与2022年投入使用的禹城路人防停车场项目共同编织成为省内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

三是全力服务保障城市运行,持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市直企业在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领域积极担当作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城运控股集团开通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9条,服务市民出行人次同比增加6.72%;机场集团完成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2.9%、110.2%、14%;能源集团完成133万户软管免费更换任务,全面提升用户端燃气设施安全水平,主城区日最大供气能力增长50%,所属热电集团入围“中国供热行业能效领跑者”榜单,位居全国第2名;水务集团累计供水量同比增长3.38%;城发集团承建的太平山7.9公里环山绿道全部贯通,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打造全市公园城市建设标志性工程;旅游集团推动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进入国家5A标准化运营。

二、着力深化改革,推动企业改出活力、创出新局

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乘势而上启动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破除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着力推动重大改革任务,开启深化改革新局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95项任务全部完成,连续三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最高A级评价,实现高质量收官;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受邀在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专项改革工程实现提质扩容,双星集团获得“双百行动”标杆评价,海湾集团在省“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与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新增6户企业入选“双百行动”“科改示范企业”名单,海湾化学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青啤集团入选省国资委世界一流企业名单。起草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开启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新征程,同时组织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提振、城市建设社会民生服务提档等7个专项工程,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功能使命性、体制机制性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二是着力抓实三项制度改革,激活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市直企业集团层面实现“3个100%”,即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招聘、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全面落实“三能”机制,实现人员更加高效、用工结构更加优化、薪酬分配更加合理。同时稳妥推进中长期激励,指导国信集团、红星集团所属企业开展上市公司、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目前,青啤股份、澳柯玛股份等5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累计授予1335人次,授予13807万股,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干事创业动力。

三是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开展“市直企业擂台”,包括金融文化类的27户市直企业董事长亮绩赛绩,推动董事会履职尽责。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优化调整外部董事人员结构,形成包括20位专职、18位兼职的外部董事队伍,同时出台履职指南,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规范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在20家市直企业和139家重要子企业中建立董事会办公室、各专门委员会,并实施“前延”工作机制,促进外部董事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实现突破,饮料集团成为全省首家各层级全面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的典型。

三、聚力完善监管,推动国资风险防控、保值增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共同财富作为国资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聚力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出资人审计模式,创新建立企业年度经营绩效综合分析机制,聘请中介机构逐户对21户企业提出193个问题和169条建议,并召开全市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签订责任书,抓实问题整改。对市直企业财务预算实施全面管理,由事后备案变为事前审核,推动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企业规划、项目投资、业绩考核、“双约束”等目标任务,在源头上引导企业落实“一利五率”目标(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字化监管成效突出,青岛国资大数据监管系统高分通过国务院国资委验收评估,位居计划单列市第1名。

二是聚力优化监管流程,提升工作主动性。优化内部监管流程,完善问题发现和主动监督工作机制,强化与纪检、巡察、审计等监督力量的协同,加快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工作闭环。加强对混改企业监管,在全国计划单列市和省内16地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市属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督促市直企业建立健全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机制,填补有关制度空白。加强对区(市)国资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出台《青岛市国资委指导监督区(市)国资监管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区(市)国资监管部门防控债务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加强监管力量、落实报告制度等四项工作任务,指导区(市)国资监管部门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履职水平。

三是聚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守牢一排底线。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建立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动态监测分析机制,指导企业提前统筹接续资金。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预警处置能力。加强境外投资风险防控,建立市直企业海外利益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产权交易管理,印发《青岛市市直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市直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们对热心市民通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青诉即办”等渠道提出的有关国资国企发展工作的210余条意见和建议,坚持顶格推进,及时回复办理,切实将听取市民意见、回应市民关切,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市直企业存在新兴产业布局规模不够大、盈利能力不够强,重点改革任务穿透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2024年,市国资委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两项重大改革任务为抓手,推动国资国企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