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加快打造“六个城市”,深度服务和融入城市发展大局,着力保障和提升民生福祉,系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服务大局,为城市更新建设“开路善后”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拆违治乱为重点,大刀阔斧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开路”;以“微更新”“微治理”和老旧小区环境品质提升为重点,精益求精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善后”。
一是深化拓展违建治理攻坚成效。聚焦“三线清零、两域提升”,打好拆改结合、依法治理组合拳,以清零决心、亮剑精神,推进拆违治乱向居民小区、平台楼顶、桥下空间等区域延伸,全市共摸排违建572万平方米,已拆除516万平方米,完成摸排量的90%。李沧区安顺路等103条重点道路两侧可视范围违建“清零”;前海一带拆除违建435处,金帝山庄小区等沿海区域违建全面拆除;太平山、浮山公园出入口等重要节点违建加快拆除,龙泽山庄等浮山周边居民小区楼顶违建攻坚解决,各项任务均完成预期计划。拆违治乱向居民楼院持续深入,打造环境秩序示范楼院83个;确定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等25个街道,崂山区鲁信长春社区等75个社区,作为无违建重点创建目标,以点带面推动拆违治乱提质增效。
二是大力实施城市空间更新改造。强力推进“840重点片区”及桥梁桥下空间环境秩序问题综合整治提升。围绕“840个重点片区”,着力推动拆违治乱与环境提升协调统一、互促共进,截至目前,678个片区已完成整治,189个片区引进项目落地,整治提升建筑立面39.7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11963个,建设口袋公园26处、休闲健身场所11处,增加绿地及休闲场地59万平方米,整治后片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开展城市“微更新”行动,选取100处示范项目纳入市政府市办实事,目前开工85处,开工率85%,28处已基本完工。开展“微治理”行动,精心解决盲道不连贯、石墩设置不合理等群众身边的各类不精细、不方便、不人性化的问题,实施“微治理”4185处,精准提升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三是推进老旧小区环境品质综合提升。印发《关于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工作方案》,实现今年全市新改造的473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计划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对2016以来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组织燃气企业对未配套天然气的老旧住宅进行排查,截至5月底,为1195户老旧住宅配套安装管道天然气,完成年度任务的59.8%。
(二)扮靓城市,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力以赴”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以三大行动为抓手,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在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环境品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洁净”行动。以打造“全国最洁净城市”为目标,在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00%基础上,打造精细化保洁示范区域25处。规范垃圾收运作业,打造生活垃圾收运标准线路20条,对垃圾桶点进行专项检查(夜查)3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200余处。以常态化志愿服务深入改善楼院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人人动手•洁净家园”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累计出动志愿者3.2万人次,深入近1700处居民楼院小区,清理卫生死角2400余处、垃圾1169吨。全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制定实施《2023年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行动方案》,在7个涉农区(市)、85个涉农镇(街),组建了2万余人的专业化的农村保洁队伍,努力扮靓乡村“颜值”。强化省满意度电话调查农村改厕问题整改,聚焦317户问题线索,建立整改台账,全部整改销号,群众满意率99.7%。
二是开展市容秩序“规范”行动。聚力发起“春季攻势”“夏秋攻坚”, 以“一月一主题”专项行动为载体,全面规范市容秩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源头管控、综合治理为手段,盯紧特色街区、农贸市场、交通枢纽等占路经营问题高发区域,打造30个市容秩序亮点工程;以台账管理、精细管控为手段,盯紧旅游景区、沿海一线、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创建607个精细管控区域,查处各类占路经营66.6万余处次,同比下降20.4%。聚焦长效抓好广告治理,拆除整改广告招牌4766处,拆除整改面积3.2万平方米,清理小广告40余万处。聚焦精细推进围挡排查整治,解决各类围挡问题1013处次、28.42万平方米。聚焦美化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制定印发《青岛市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819条背街小巷纳入整治, 356条已完成整治工作。聚焦安全开展窨井盖专项治理,维修、更换问题井盖3800余个。
三是开展环境品质“优化”行动。大力实施市容景观环境整治提升,以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节点、重要道路为重点,摸排存在问题的建筑立面490处、约27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修补、粉刷88.6万平。大力推进店招管理品牌化、街区店招特色化、户外广告规范化,在全国率先打造店招行业管理品牌,“店记青岛•招靓岛城”行业管理品牌初步叫响,全力打造10条广告招牌特色典范街区,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完成城阳滨湖国际太古里等5条街区打造任务;督办户外广告详规编制,李沧、崂山等5个区市已完成编制,依法审批大型户外广告48处。大力推进海水浴场整治提升,开展最美海水浴场评选,推动9大海水浴场环境更好、服务更优,指导开放崂山区流清湾海水浴场。大力推进景观照明优化提升,浮山湾灯光秀全力保障中亚五国论坛等12次重大活动,播放280余场;推进西部历史城区景观照明建设提升,栈桥、中山路、大鲍岛等区域夜景品质提升显著。
(三)尽心竭力,为保障城市运行“持续在线”
聚焦主责主业,以保障城市安全平稳运行为己任,在垃圾分类、垃圾全链条管理、行业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城市管理韧性更强。
一是全链条优化垃圾分类。抓实宣传教育,每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入户宣传73.5万余户,组织“星火讲师”培训宣传2600余次。抓实分类体系建设,升级改造4800余处分类投放点,打造了39个城市五星小区,启动创建15个农村示范镇(街道)、200个示范村(社区),提报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3个、示范社区(村庄)20个。目前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98%,工作成效评估位居全省首位、全国76个大城市第5名。5月23日,承办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全国首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省长周乃翔出席会议。
二是全过程监管垃圾处置。推动沿海一带实行“小车进院、车站对接”,优化“桶车对接、车车对接”,推动公交式定点收运、预约式定时收运。胶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62%,主厂房垃圾仓结构施工、宿舍楼砌体完成。构建建筑垃圾处置联合审核服务机制,指导施工单位编制处理方案120余份,开展联合审验活动36次。提升整治星河湾南片区,严控砂石物料只出不进,削减堆存砂石料80余万方,关停无证洗沙场2处,实施裸土绿化2.1万平方米。严格建筑垃圾运输审核,运输车辆密闭装置安装率100%。常态化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联防联控行动,开展集中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4.1万余人次,检查运输车辆2.5万余辆次,立案处罚违法行为1289起,同比增长63%,罚款299.5万元,同比增长146%。
三是全覆盖提升安全系数。开展全市城镇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系列行动,检查企业、经营场所近3200处,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2300余处。推进安全生产“包区驻点”,组建74人的“包区驻点”队伍,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4000余处。推进燃气供热监测预警系统建设,4月份实现平台系统建成试运行,接入泄漏报警525路,实现134家供热企业数据对接共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培训1000余人,宣传指导工商户4600余户次。改造老旧管网15.03公里,完成年度改造计划50%以上。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信访件的整改销号工作,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5件、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信访件1件。完成年度清雪工作,撒播融雪剂1641吨、防滑沙110方,保障了道路畅通和城市正常运行。
(四)贴心服务,为市民群众办好“天大小事”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好供热、物业管理服务等工作,努力化解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全心全意服务市民群众方便温馨。
一是持续提升供热质量。全力做好供热季保暖保供,落实供热管家和沉浸式督导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包企驻点,技术骨干驻在式帮扶,1万余名干部职工闻讯而动、日夜坚守,最大限度保障热源供应充足,“暖流”跑赢了“寒流”。“一户一策”会诊供热“疑难杂症”,完成居民户内改造318户,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8.3公里。受理群众电话量同比下降26.5%,在市政务热线2022年公众诉求热点问题排名中下降4个位次,首次退出全市前十位,被省住建厅领导誉为“历史性突破”。
二是实施物业领域攻坚。研究出台破解物业领域长期存在顽疾的7个政策性文件,以155个物业管理项目、122条道路、56个街道、138社区居委会为重点,推进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创办物业服务提升系列节目电视栏目《出击》,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刀刃向内解决物业难题。创新构建市、区(市)、物业服务企业三级“1+10+N”的“红色物业”体系,加强“红色物业”建设典型选树,评选出2022年度市级“红色物业”星级服务企业20个、项目10个和党建工作示范点20个。
三是精细服务市民群众。擦亮“青岛城管在您身边”服务品牌,持续推进“城管服务进社区”,清理各类卫生死角2289处,清理小广告1.4万处,入户走访3.4万户。深化“厕所革命”,抓实1200余座环卫公厕精细管理,创建“百佳公厕”326座,新增24小时开放公厕129座,累计达751座,群众如厕更加方便。提升燃气服务数字化水平,安装物联网智能燃气表14万块,完成年度任务的70.5%,目前已累计覆盖全市145万用户,占比48.2%。受理群众诉求5.5万余件,实现信息传达及时率、按期回复率两个100%目标。
(五)多点发力,为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常态长效。
一是坚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市城管委(办)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召开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拆违治乱、公园绿地整治等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进行调度部署,起草《城市管理领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印发《青岛市城区环境品质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从市政道路、绿化美化等十个方面开展整治提升。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单独列项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有效抓手。研究出台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推进全市城市管理制度化长效化,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721”工作法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市对787起轻微违法行为免除行政处罚。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组织对沿街餐饮商户和在建工地开展“综合查一次”试点。持续扩大“非现场执法”试点范围和应用场景,试点范围扩大到5各区(市)。推进市政公用执法规范化,整改各类问题790余处次,立案处罚367起。持续推进规划执法常态化,对全市379处在建项目、1573栋单体楼座、3750万平方米在建工程开展常态化监管,现场执法检查150处次,网上远程监管500余处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4起。加大园林环境执法力度,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218起,查处建筑施工噪声问题80起,攻坚重点噪声问题53处,整改餐饮油烟扰民问题145起。
三是坚持走好“数字化”赋能之路。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城市管理一张网”迭代升级,运管服平台发现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31.31万件,同比增加80.46%,结案率为99.72%,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住建部验收的运管服平台。全面修编《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案件处理标准》,建立“主动+被动+自动”的全方位感知体系,视频抓拍立案城市管理问题共计6.3万件,结案率99.66%。引导市民通过“我拍我城”“蓝睛”等渠道反映热点问题,共受理处置外部来源案件23.55万件。建立“市级主导、区市主体、镇街主力”的问题快速解决机制,催办超期案件5.11万件,解决疑难案件250余件。
二、存在问题
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城市管理整体工作水平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定位还不匹配,还不能充分满足市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比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还有短板,“阵风式整治”“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等现象仍然没有彻底根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高,一些城市管理领域顽瘴痼疾影响市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社会、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政府引导,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等等。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把实干担当作为“主旋律”,以提升“绣花功夫”为着力点,全心全意当好“城市管家”,在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上出实招、谋实效,不断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城管力量。
一是持续在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研究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立足当下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一套稳定、持续、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城市管理的“青岛方案”。攻坚城市管理领域顽瘴痼疾,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城市管理领域顽瘴痼疾宣战。优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将城市管理工作成效评价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有效抓手。做好省城市管理效能评价迎检,加强与省厅沟通对接,联合住建、园林、水务、规划、交通等部门提前谋划,合力补短板、提效能,争取以优异成绩高标准完成迎检。
二是持续在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推进城区环境品质整治提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委员和行业部门等多方,对区(市)整治行动进行实地评价,推动整治行动走深走实。持续加强违法建设攻坚,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细致摸排违建,确保应摸尽摸、应纳尽纳,同时按30%的比例对重点道路、重要区域进行复查;对未完成治理的“840重点片区”,采取“一案一策”精准推进;加快300个示范楼院的创建任务,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深化城市“微更新”行动,起草《青岛市城市“微更新”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城市“微更新”奖补资金分配使用,发挥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做好重大活动环境服务保障,将重点区域重要道路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组织对重点区域(路线)进行巡查,确保高质量完成2023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上合周“三会一展”等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
三是持续在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落实供热管家和沉浸式督导检查制度,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深入推进物业领域攻坚,针对物业服务领域投诉多发问题,持续攻坚,大力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头部物业企业培育工程,争取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物业服务领域群众满意度。高效回应诉求,高质量做好政务热线转办件办理工作,推动群众诉求办理流程再造,实施案件“周清月结”动态管理,提高问题办理效率。深化精细化服务,擦亮“青岛城管在您身边”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持续提升环卫公厕品质和服务覆盖面,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全上网、进中台、统一办”,推行获得用气创优示范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四是持续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上下功夫。开展“全民城管•温馨家园”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活动,通过开展专题座谈会、现场观摩、参与城市管理督导、巡查等多种形式,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帮手”、“好伙伴”作用。全面推行“三长一站”工作模式,探索将“三长一站”工作模式与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重难点问题相结合,借助三长一站成员管理区域的全覆盖,实现城市管理手臂延伸。全面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2023年底前责任书签约率达98%以上,强化责任区执法,以严格的执法倒逼责任人履职尽责。进一步创新参与方式,动员和引导广大市民与城市同向、与文明同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