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作风能力和医保工作“两手抓”,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动担当作为,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疫情大考,全力以赴确保患者救治不愁、群众接种不愁、各方防控减负。保障疫苗接种,上半年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2.32亿元,累计支付12.29亿元,助力加速形成免疫屏障。持续降低防疫成本,核酸检测收费价格累计降幅超90%,上半年支付住院患者核酸检测费用0.39亿元,累计支付1.81亿元。保障救治患者,3月份莱西疫情发生后,向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区市紧急预付救治资金1.1亿元;及时调整医保报销政策,确保肿瘤、血透、门诊慢特病等特殊病人顺畅就医报销。实施降费助企政策,在保证参保人待遇稳中有升的前提下,主动实施降费助企政策措施,全年将为各类缴费单位减负47.1亿元;提高生育医疗保障待遇,支持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全年将为孕产妇减负1.4亿元。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吸引照护等相关行业投资3亿元。
(二)深化改革攻坚,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对降费减收和提待增支的双重压力,我们用改革解难题,实施更有效率的医保支付改革。全面推进住院医疗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改革国家试点,18家试点医院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个人负担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8.5%、4.8%和4.5%,试点医院管理更加规范、精细,改革取得了“医、保、患”三方共赢的初步成效。在西海岸新区实施按人头总额打包付费改革,让医共体把区域内参保群众的疾病预防、治疗、健康管起来,节约的医保基金用于奖励医共体,调动了医疗机构积极性,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中医日间病房医保试点医院由4家扩大到全市二级乙等及以上定点医院,试点病种由13种扩大到19种,87.5%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力支持了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持续开展长护险国家试点,支持“两院一体”服务模式,支出4.35亿元,同比增长18%,为4.8万名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全方位医养结合服务保障。
(三)持续惠民便民,提高参保人待遇和服务水平。面对 参保群众报销更多、报销更方便的切实需求,我们向改革要红利,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待遇保障上,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层保障功能,为参保人梯次减负。支出基金121亿元,惠及就医群众305万人次;第一时间落地国家、省集采的13批共345种药品、99种医用耗材及时在青落地,平均降价53%,预计全年节约15亿元;提高60多种高值耗材的医保支付标准,为群众减负4.6亿元;扩大医保报销药品数量,医保目录内药品达2860种;指导商保公司扩大了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理赔范围,降低了起付线门槛,增补了1000多种药品和耗材,提高了白血病、癌症、罕见病等群体的待遇,个人负担平均下降22%。经办服务上,服务站点不断下沉,办理流程不断优化,初步实现经办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集成办”。医保信息系统并轨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医疗费“一站式”联网结算,全市医保基金每天结算6.54万人次、6800万元;医保经办和帮代办服务延伸到全市264个医保工作站、150家银行网点、211个乡镇(街道、管区)和3830个村(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简化异地就医手续,变审批制为备案制,省内异地长期居住和省外就医自助备案,省内临时就医免备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4418家定点机构跨省刷卡结算全覆盖。
(四)加强震慑严管,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开展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告知底线、红线和违法违规的后果,着力提升基金监管宣传震慑成效;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等38人建起社会监督员队伍,丰富智能监控等监管手段;聚焦恶意骗保行为和欺诈骗保高发领域开展综合监管行动,处理违规机构495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5起,扣拨追回医保基金931.67万元;行纪衔接、行刑衔接等“一案多查、联合惩处”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与公安部门的联合办案、线索移送机制,形成宣传、教育、警示、震慑、打击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向公安机关移送报案2起。
(五)提升作风能力,以实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关注解决群众诉求。针对年初群众反映的医保咨询电话打不通问题,综合施策加以解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上线微信订阅号及微信视频号,拓宽政策宣传渠道,梳理群众普遍反映和关注的问题,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回应;实施“微短信工作法”,针对异地就医结算等热点问题通过定点机构微信群、参保单位钉钉群等进行点对点告知,一对一发送短信进行重点提醒;建成医保咨询电话专班,坐席数量由6个增加到39个,延长接线时间,开展“我当医保接线员”等活动,每天抽调工作人员轮流参加接线,提高接线能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咨询电话来电量逐步下降,接通率从1月份的15%提高到3月份之后的95%。
二、存在问题
受疫情和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医保工作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整体联动。现行的多种医保支付方式之间系统性、协同性不够强,需同步研究推进与DRG付费相配套的门诊和急性后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
(二)医保基金监管执法体系不够健全。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任务重。因市、区两级都没有专门的医保执法机构,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完成全市7000多家医药机构的全覆盖监管任务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市医保局将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保障疫情防控,深化医保改革,提升服务能力,维护基金安全,为青岛市民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医疗保障。
(一)有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落实好“两个确保”等政策措施,为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和住院患者核酸检测提供费用保障,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二)开展医疗保险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各方责任,优化参保服务,广泛开展宣传,针对“一老一小、一特一孕、一贫一残”等特殊群体精准摸排,将应参保对象全部纳入参保范围,确保今年10月底前,我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7.35万人。
(三)全面推进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深化按病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按DRG付费改革试点扩面,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住院医疗机构实施DRG覆盖率达到70%。实施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改革,对医疗康复、精神病等长期住院病例实行按床日付费,提高医保支付精细化水平。
(四)稳妥启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制定我市职工门诊共济改革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做好信息系统配套衔接,完善服务协议和监管审核稽核规则,加强门诊医疗费监督管理。
(五)认真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继续做好国家和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工作,减轻患者负担。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分批完成我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与省政策并轨。
(六)持续开展医保基金综合监管行动。健全基金监管执法体系,扩大智能监控应用,规范用好举报奖励机制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监督;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飞行检查,提高综合监管能力,加强行刑衔接、行纪衔接,重拳打击欺诈骗保不手软,守好群众“救命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