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22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11-30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唯信任不可辜负,唯实干回报信任”的工作理念,坚定扛牢作为经济部门、民生部门、行业部门的职责使命,坚持“工作标准化、标准程序化、程序公开化”,聚焦人民群众所盼和城市发展所需,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工作上拼搏务实,城市更新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斐然

一是扎实开展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攻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让利于民,全年计划改造318个老旧小区,已100%开工,惠及居民9.2万户,已完工186个,改造户数全省第一,经验方法获《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全年计划启动改造29个城中村,已签约27个,58个续建项目正按计划推进,7832户居民已搬进新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二是扎实开展市政设施建设攻坚。盯紧用地保障、征迁推进、资金筹集、技术创新等四个关键要素,跑步进场,挂图作战,杭鞍高架二期建成通车,辽阳路快速路年内主线通车,东岸城区又一条东西走向的快速路大动脉将正式成型;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改造等市民关心的关键项目,提前2个月实现主线通车;胶州湾第二隧道、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劲松五路打通工程年内将建成通车,城市骨干路网进一步得到完善;42条未贯通道路年内将全部通车,13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正加紧建设,市民出行的堵点、难点逐一化解。7个清洁取暖“煤改气”项目已全部开工,建成燃气锅炉15台,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等供热、燃气和环卫设施均按计划推进建设,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是扎实开展停车设施建设攻坚。坚持增量扩容、开放共享,挖掘边角地块,建成60个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15313个。完成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成238个酒店、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完成23个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持续缓解群众停车难题。

四是扎实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建设攻坚。完成历史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12万平方米、中山路立面修缮3万平方米,历史城区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街区品质和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历史城区正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

二、行动上贴心求实,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一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公租房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对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开工建设公租房1005套,配租1528套,为1.4万户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500万元;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5万套,让更多市民住有所居、圆梦安居。

二是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争取21亿元中央奖补资金用于清洁取暖,已完成13.07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1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道)、200个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加快推进崂山区大石村、西海岸新区石河头村等十个美丽村居市级试点建设,着力打造“鲁派民居”青岛样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提升。

三是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牵头开展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0户,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牵头推进全市空中缆线和飞线整治,整治完成缆线1981公里,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3431处、充电位4.67万个。开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285万平方米,开展1554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三、政策上精准谋实,住建经济稳中提质

一是全力推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从供需两侧精准发力,两轮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全力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加大支持刚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力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1—10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325万平方米,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二位。

二是全力推进建筑业做大做强。持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2家建筑业企业晋升特级资质。5家企业入选2022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8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全省建筑业30强,入选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巩固拓展建筑业保证保险试点成效,盘活企业资金16亿元,会同财政部门推动落实建筑企业奖补资金5440万元,持续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2332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建筑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14.1%,税收占全市的22.8%,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三是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推动央企、行业龙头企业来青设立区域总部,引进中铁十八局一公司等10家央企落户青岛。全市建筑业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400余人,为全市“保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四、方法上争先切实,转型发展破题起势

一是创新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六个城市”建设,制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城市发展战略更加完善。放大全国唯一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效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生态、绿色建造、绿色生活,开出全国首张“绿色建材保证保险”保单和首张公共机    构类“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建成绿色建筑1838万平方米,开工装配式建筑650万平方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101万吨,11月30日全国绿色城市试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绿色城市建设成效获得央视点赞。

二是创新打造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以科技赋能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落实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试点任务要求,持续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全市“一张数字底板”。打造租赁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建成覆盖全域、动态更新的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深入推进城市体检,为系统分析解决“城市病”提供参考。

三是创新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出台优化城市更新中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八项措施,在全国首推限额以下工程告知承诺制,助力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狠抓建筑工地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进必扫码、出必销号、实名登记、责任明确”要求,守牢疫情防线。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总监制度,实现全市288个深基坑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418台塔式起重机全生命周期管控。深化优质工程培育,82项工程荣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积极推行新建住宅工程交付“先验房后收房”,打造“青岛住宅+”品牌化工作模式,新建住宅质量问题引发投诉量下降7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年来,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广大市民朋友的期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仍存在短板弱项;在城市建设和行业管理上还存在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在促进市场化运作、实现智慧化管理等方面开拓创新不够,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在2021年三民活动中,我们收到问题及意见建议208条,已全部按期办复,不少意见建议已经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效。此外,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推动住建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走深走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勇毅前行的奋斗状态,全力推动我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