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公安局2022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11-28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护航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全警全力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扛牢职责勇担使命,全面深化平安青岛建设

(一)坚决打赢重大安保维稳攻坚战。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置于首位,纵深推进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处置工作,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

(二)重拳打击危害民生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系列行动,全市破获刑事案件总量同比提升3.6%,命案破案率为100%,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专班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侦办涉黑涉恶案件60余起,攻坚突破命案积案14起。发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集群战役,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损失数同比下降26.1%、19.8%,预警劝阻受骗群众426万人次,冻结涉案资金9.2亿元。破获养老诈骗案件620余起,追赃挽损6.2亿元,切实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纵深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60余起,我市入选第二轮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名单。针对危害群众财产安全、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突出经济犯罪,持续开展全链条打击,侦破经济犯罪案件36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19亿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案件同比下降30.8%。侦办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动植物资源等案件340余起,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三)织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深入开展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布建环青、城区、中心城区三道数字化防控圈,打造48处街面警务站巡控支点,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行动,累计出动巡防警力240万人次,处置110警情312万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6400余名,救助服务群众38万人次,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5.3%。靶向开展社会治安清查整治,检查行业场所、重点部位28.2万家次,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高峰勤务”“护学岗”,严格涉枪涉爆、散装汽油、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7万处,完成1317处农村平交路口挂牌整治,依法查处醉驾酒驾1.7万起,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全力做好山火、台风、强降雨应对处置工作,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四)全警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面对多轮次本土疫情,全市公安机关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广大民警辅警昼夜奋战在流调追踪、排查随访、社区管控、交通查控第一线,全力维护定点医院、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点等部位治安秩序,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

二、锐意进取奋力攻坚,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

(一)深入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深化智慧公安建设,上云数据达3.2万亿条,打造智慧海防管控平台,拓展升级智慧安防小区,全面推广“一码通”场所码应用。建立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工作机制,4个基层派出所获评全国、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首架警用直升机正式列装、投入实战,市公安局荣获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基础攻坚战优秀奖第一名。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调整居住落户政策,拓宽可落户房屋类型,办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户政业务15.9万笔,试点免费邮寄居民身份证10.9万张,安装智慧门牌30万张。推行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并联办理”,上合示范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外国人签证办理点正式开通。全面落实优化车检服务、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等改革措施,布设7处“24小时智慧车管所”和413个社会服务点。在市、区(市)政务服务大厅和105个派出所设立通办窗口,全面推行101项市级、98项区(市)级和111项镇(街)级服务事项“一窗通办”。

(三)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聚焦打造“六个城市”,牵头制定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领域综合行政执法5800余次,牵头建立全市规范旅游消费市场秩序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旅游治安环境专项整治,联动处置涉旅游消费投诉和舆情6900余条。围绕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深入开展噪音扰民问题专项治理,处置生活噪音扰民警情4.6万起,查处“炸街车”扰民行为413起。

三、着力提升作风能力,倾力服务民生护航发展

持续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认真做好“三民”活动65条市民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统筹结合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市办实事、民生领域集中攻坚行动,全部纳入全市公安工作要点,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一)加强道路交通畅通治理和秩序整治。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行车难、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等问题,积极参与修订《青岛市停车场管理条例》,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链接停车泊位34.2万个,完成47所学校、6家医院周边交通组织优化,在172处老旧小区实施“微循环”调流,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5200余个,推行外卖骑手“一车一档一码”管理,依法查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194万余起,道路交通运行健康指数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压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针对群众反映的接处警不规范、受立案不及时等问题,持续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整治,修订完善110接处警工作规范,建立刑事行政执法职责清单,完善刑事案件三级办理机制,与检察机关联合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组建486人的基层法制员队伍,集中发起未结案件清理攻坚,12389平台涉警有效举报投诉同比下降39.9%。

(三)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锚定“提升作风能力、锻造过硬铁军”目标,举办“局(处)长擂台”“所队长擂台”100余场次,深入开展“当龙头、作表率、开新局”大讨论,从严从实抓好市县两级人大“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专项监督突出问题整治,全面加强新时代清廉公安建设,5个单位获评全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五星级示范党支部。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以汗水和鲜血守护城市平安、人民安宁,有70余人英勇负伤,168个集体、500名个人受到上级表扬奖励。

全市公安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与时代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打击治理新型违法犯罪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拥堵治理需持续用力,有的基层单位执法办案还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纪律作风建设与铁军标准还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忠诚履职尽责,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公安力量。

(一)着力提升城市安全品质。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三年攻坚战,严厉打击防范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深化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

(二)着力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局,牵头推进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消费市场秩序协调联动处置机制,深入实施道路交通畅通治理工程,推动213个治堵项目落地落实,完成20处重点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推进智慧公安建设迭代升级,提升警务实战效能,精准赋能城市治理。

(三)着力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狠抓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打造智慧执法办案管理平台,加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应用,进一步规范110接处警工作,开展“警情清零、立案清仓、积案清结”行动,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落到实处。

(四)着力优化公安政务服务。精准对接群众和企业需求,拓展深化“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推行居民身份证免费寄递服务,实施非营运小微型汽车新车上牌免查验举措,推动电子证照多场景落地应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五)着力锻造过硬公安铁军。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深入开展“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巩固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成果,严格正风肃纪,加强实战训练,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和素质能力,忠实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