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深入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影视、音乐演艺、创意设计、数字文旅、海洋旅游、融合业态6大重点领域,制定了18条扶持举措。出台《青岛市推动影视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12条,今年以来新引进影视企业87家,备案立项影视作品50部,在拍在筹杀青剧组18个。发放星级酒店及品牌连锁酒店奖励资金2030万元、旅行社纾困资金653万元,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1895.3万元,切实缓解文旅企业经营压力。二是狠抓项目招引落地。聚焦产业短板,深入联络对接30余家头部企业和龙头项目,推动意向合作企业洽谈10余个,不断加快亚特兰蒂斯酒店、融创雪世界、地中海俱乐部、祥源沙港湾、东方伊甸园、方特熊出没动漫谷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进程。三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启动“爱在文旅 约惠青岛”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促进活动,累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补贴320万元。上半年,新纳统企业26家,同比增长160%;预计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青岛成为全国10个国务院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城市之一。
(二)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一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轴,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热度的“欢乐四季”文旅活动品牌。先后举办“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交响乐团音乐季、“国际友人@QINGDAO”、博物馆日等各类文化活动200余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650场,推出“云上音乐厅”“云上书场”“云上展播”等线上文化活动200余场。策划举办“作家进校园”“家庭美文诵读大赛”等全民阅读活动150余项,15个单位(个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典型。积极推进市办实事,建设完成智慧书亭40处、社区书屋4处,6家实体书店获评“山东最美书店”。二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组织新创、复排舞台艺术作品10余部,组织青岛交响乐团、青岛演艺集团、青岛大剧院开展“雅乐惠民”、“惠民院线”演出80余场,《大河上下——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巡展》入选“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三是净化文旅市场秩序。全市文化旅游行政处罚案件立案298起,查办的“1011涉违禁内容网络游戏案”被列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督办案,查处的“短视频侵权案”被评为山东省版权保护十大案件和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
(三)聚力提升宜游城市吸引力。一是开展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研究制定《青岛市旅游景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景区动态调整工作机制,成功创建2家3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市南区、胶州市入选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市南区入选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积极推进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青岛市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正式印发。策划举办青岛市文明旅游实践活动、青岛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在全国率先发布区域性重点线路产品“诚信旅游指导价”。“海誓山盟”海洋婚恋旅游宣传推广案例入围全省十大优秀案例。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入开展乡村旅游精品化创建和景区化村庄培育工作,培育入库景区化村庄59家,灵山岛旅游民宿集聚区入选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三是推动11家国有景区免门票开放。组织推动11家国有景区免门票开放,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6月份预计拉动游客增长20%,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收入增长33%。成功夺得2023山东旅发大会举办权。
(四)深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一是持续抓好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市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和抢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圆满完成官路水库建设1407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和报告编制工作,提报省文物局通过后为节省工程投资2亿元。完成了革命文物资源普查,普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00余件(套)。20处单位入选第六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三里河遗址列入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名单。1个项目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展,2个项目入选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展,9家企业入围“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二是加快青岛老城申遗步伐。坚持青岛老城保护更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5A级景区“三位一体”推进,编制申遗规划,梳理核心要素285项,青岛老城入选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正代表山东省参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是全力创建青岛老城5A景区。坚持保护与创建并举,编制了《青岛老城创建5A级景区工作方案》,青岛老城5A景区创建范围划定、业态更新、游客导入、文旅活动引进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亟需补齐短板。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面积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相对落后,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不高。
(二)沿海及海上旅游资源分散,亟需高水平整合。沿海一线旅游资源没有统一规划,旅游码头、海水浴场管理分散,资源要素缺少有效统筹,120个海岛旅游开发不够,青岛海洋旅游特色没有有力彰显。
(三)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缺乏,亟需尽快引进打造。缺少具有青岛特色、长演不衰的大型旅游演艺节目,难以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旅游体验。
(四)新冠疫情对文化旅游业冲击较大,亟需推动市场复苏。因新冠疫情不断反复,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消费信心,旅行社、景区、影剧院等面临较大运营压力,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市场复苏。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聚焦“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狠抓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出台加快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意见,丰富数字创意、沉浸式体验、元宇宙等新业态。制定市级重点园区、项目、企业认定办法,认定市级园区10家、重点项目20个、重点企业30家,培育一批全国一流的头部企业。
(二)聚焦“宜游城市”打造,狠抓城市旅游品质提升。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开展海上旅游、景区品质、旅游环境三大提升工程,加强资源整合,丰富海上旅游航线,力争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5A年内通过文旅部验收,年内完成“一部手机游青岛”项目建设。
(三)聚焦“艺术城市”建设,狠抓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擦亮“电影之都”品牌,办好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青岛影视博览会。举办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谭盾音乐周等音乐节会,打造城市音乐角100处。年内创作1首讴歌青岛的歌曲,打造1部富含青岛元素的舞台艺术作品。办好第九届国际戏剧学院奖。出台“博物馆之城”建设方案,打造海洋文化、历史建筑、乡村记忆、工业遗产4大博物馆集群。
(四)聚焦“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狠抓城市营销推介。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城市品牌,制作发布《青岛市文化旅游地图》、城市文化和旅游宣传片、城市旅游宣传组歌及《一出好戏 青岛等你》2.0版音乐剧。开展“来自大海的邀约”“我把青岛送给你”等专题营销,办好“上合之夏”、国际邮轮峰会、国际版权交易会等大型活动。
(五)聚焦群众满意度提升,狠抓公共文化服务优化。持续打造“欢乐四季”文旅活动品牌,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5万场。加快市博物馆扩建、市图书馆新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对文体生活满意度低于全省平均分的区(市)挂牌督导,确保群众满意度进入全省前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