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1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青岛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创一流”“当排头”意识,担当作为、创新实干,着力保民生、兜底线,固根基、提效能,扩供给、促均等,奋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圆满完成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镇(街)社工站建设和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提标等3项市办实事任务;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和全省养老服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9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入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

  一、聚焦“一老一小一困”,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一)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全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建成40处农村镇级居家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由专业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城市。制定《支持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青岛市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养老床位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举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全市家庭养老床位数达到1.9万张。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行动,全市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99.3%、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98.1%。举办2021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成立青岛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提高我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86家、机构养老床位4.2万张。在全省率先开发养老服务地图,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2500名失智老人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建立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感。

  (二)儿童福利温暖入心。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区(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配齐配强135名儿童督导员和6634名儿童主任,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以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枢纽,联动儿童社工和志愿者1100多人,服务儿童2300多人次。投入420余万元购买儿童类社工服务,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400人次。开展“绽放小葵花”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对全市困境未成年人进行心理需求调研,制定个性化关爱方案。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全省试点工程。

  (三)民生保障托稳兜实。落实动态调整机制,将低保、特困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标准为全省最高,有效保障9.6万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同步提高残疾人、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标准,惠及3.8万困难残疾人、9.1万重度残疾人和1800余名孤儿、困境儿童。在各区(市)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各镇(街)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建立全省一流的“区市、镇街、村居”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确保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今年以来全市通过主动发现救助困难群众8107人。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打造全省社会救助改革综合试点,获评2021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不间断进行街面巡查、救助帮扶,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清凉过夏。开展“照亮回家路”寻亲专项行动,帮助19名走失人员成功寻亲。

  二、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更加有序

  (一)慈善福彩汇聚爱心。建立慈善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强化慈善事业发展制度保障。落实慈善优惠政策,为22家慈善组织确认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动员各级慈善组织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慈善及时雨”“慈善阳光助学”“点亮小桔灯”等服务项目81个。100家社会组织发出“巩固脱贫成果·携手共同富裕”倡议,1323家社会组织开展902个乡村振兴项目,投入资金4788万元。截至11月底,全市福利彩票共计销售13.74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4.30亿元,同比增长12.01%,销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组织开展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群体等各类公益活动25次。

  (二)社会组织繁荣发展。全市社会组织达到10358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1家社会组织被推荐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阳光收费行动,515家商协会减免会费及服务性收费1385万元。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124家,分类处置“僵尸型”社会组织996家;鼓励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150家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经济纠纷化解、会员矛盾调处。128家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实施帮扶项目和活动142个,捐赠款物3620万元。

  (三)社区治理精准精细。完成全市2072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齐配强村(社区)班子队伍,创新“一选三配套”模式,不断强化社区制度保障。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规范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全面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项目,举办2021年青岛市社区供需服务大集,搭建社区服务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成立青岛社会工作学院,建成75处镇(街)社工站,实施困境人群服务、社区治理赋能等项目100余个、服务人数3万余人。强化志愿服务管理,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155万、志愿服务团队2640支,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752个。

  三、聚焦“便民利民惠民”,社会服务更加高效

  (一)政务服务方便快捷。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将12个部门25项救助事项接入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公民身故一件事”11件事项实现静默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申请。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我市长期居住的国内居民可以预约办理婚姻登记,目前已办理跨区域通办婚姻登记3911件,解决了适婚群体返乡登记的痛点;全市婚姻登记实现全过程免费。完成全省首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全省通办”服务。持续优化道路命名流程,编制《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命名城区道路196条。

  (二)民政领域安全稳定。慎终如始、持之以恒抓好民政机构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疫苗接种“应接尽接”等工作,保障民政领域公共卫生安全。完善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平台,运用物联网构筑养老机构安全屏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细致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民政服务机构安全运行。

  (三)建议诉求高效办理。2020年“三民”活动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38条,全部认真研究、办理反馈,并择优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全力推动实施。2021年,通过民政领域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共受理咨询、意见、建议20340件次,均及时回应、按期办结。积极参加“民生在线”“行风在线”栏目,答复办理市民意见诉求260个,回复率及满意度均位居前列。

  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青岛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基层社会救助力量不够充足,公益慈善氛围还不够浓厚,养老事业发展与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还有差距,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新时代全市民政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突出做好共同富裕文章。坚守为民爱民初心,不断托稳兜实基本民生保障,汇聚社会爱心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新作为。

  二是突出做好养老服务文章。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让全市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专业化、均等化养老服务,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创造新业绩。

  三是突出做好基层治理文章。持续推动重心下移,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社区服务能级,在维护和谐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上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