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仲裁办2021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青岛仲裁办聚焦全市中心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仲裁服务,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发挥专业仲裁平台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发挥海事海商仲裁院作用,服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专业高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港口建设、船舶修造、船舶租赁等涉海商事纠纷,海事海商案件数量和标的额同比分别增长32%和40%。加强海事仲裁行业交流合作,汇聚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合力。

  发挥国际金融仲裁院作用,服务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多元化解风投创投、融资租赁、股权质押等新类型金融纠纷1300余起,标的额30余亿元。聚焦痛点堵点难点,积极化解金融企业存量纠纷,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服务“双招双引”。针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需求,面向全球选聘1232名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担任仲裁员,其中,熟悉国际仲裁规则、擅长处理国际经贸纠纷的涉外仲裁员235人,境外仲裁员151人,仲裁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正高效化解投资和项目建设商事纠纷,优化公平法治营商环境。

  建立服务商协会和中小企业工作机制。聚焦行业和市场主体需求,邀请企业家与仲裁专家共同举办“仲裁开放日”等活动。入驻企业经营一线,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仲裁服务。

  二、提高建设工程仲裁质效,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创新“一站式”贴心管家服务。针对建设工程领域纠纷特点,创新仲裁工作机制,变事后救济为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举办5期建设工程法律大讲堂,承办第二届齐鲁建设工程多元化解纠纷高峰论坛,紧扣行业热点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增加多元法律服务供给,推动出台《(山东省)建设工程造价争议评审规范》(2.0版),创设“谈判促进+争议评审+调解+仲裁”四位一体争议解决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个性化、便利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仲裁“套餐”服务,公正高效解决建设工程领域纠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0多亿元。

  三、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环境,服务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作用,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合衔接,创新政策体系,促进国家及省“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评价指标落地落实。举办“2021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办“RCEP协定下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指引研讨会”,发布国内首个《RCEP协定下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指引报告》,帮助企业防范知识产权风险,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落实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机制,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特许经营等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数量和标的额同比分别增长43%和120%,平均结案时间45天,为企业创新发展赢得时间、赢得市场。

  四、聚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

  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在青岛自贸片区构建融合仲裁、律师、公证、法律查明等法律服务资源的“一站式”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平台—青岛国际仲裁中心,吸引境内外当事人选择青岛作为争议解决地,服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吸纳国际商事仲裁先进理念,接轨国际通行惯例,完善适应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仲裁程序,提升涉外市场主体选择适用规则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平等保护境内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提升仲裁国际公信力。涉外仲裁能力不断提高,仲裁案件范围涉及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加拿大、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外案件标的额同比增长52.1%。青岛仲裁的区域影响力和国际公信力持续增强,区域国际仲裁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打造现代物流仲裁样板。发挥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搭建物流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在重点物流企业建立“仲裁物流之家”,服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物流枢纽建设。

  五、创新仲裁制度机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新完善规则制度体系。强化以当事人为中心的“亲和仲裁”服务理念,优化公开透明、可预期的程序设计,深化流程再造。健全完善组庭、裁决核阅、专家咨询、仲裁员信息披露、回避及仲裁员奖惩、退出等机制,保障程序规范高效、结果公平公正。1-11月份,仲裁案件数量同比增长284%,标的额同比增长273%,审限内结案率95%,调解和解率60%,快速结案率49.5%。

  建立“零距离”服务机制。开展全员“大走访”活动,先后赴200余家企业、60余家商协会、70余家律师事务所走访服务,倾听企业行业呼声,回应企业行业关切,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厚植“亲”“清”服务生态。

  六、完善仲裁与诉讼、调解有机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聚力“六稳六保”

  丰富仲裁服务“菜单”。建立完善调解协议仲裁确认、诉讼调解未成案件仲裁引导、仲裁案件引入调解等仲裁与诉讼、调解有机衔接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1-11月份,仲裁确认、案前调解纠纷2000余起,标的额5.6亿元。深化仲裁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机衔接。推进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服务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推进仲裁惠民惠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大仲裁收费改革力度,下调仲裁收费标准,线下案件收费降幅20%,互联网案件收费降幅25%,有效降低仲裁成本,减轻了当事人负担。

  七、创新仲裁服务模式,服务数字经济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进仲裁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应用场景,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与金融、易货、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等数据平台有机对接,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电子证据存取、比对、举证、在线仲裁等全流程服务。

  构建全时空仲裁服务生态。落实《共建法治区块链链盟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与仲裁、公证、司法等机构数据平台对接,实现法治数据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互联、互认、共享,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时空法治数据协同服务。

  优化全方位在线仲裁服务。着眼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市场主体纠纷解决需求,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仲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仲裁由传统的“面对面”向“端到端”“键到键”在线仲裁转变,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线解决纠纷。一年来,线上受理案件已达5582件。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仲裁工作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仲裁社会认知度不高,服务领域不宽;服务更高水平开放能力不强;仲裁案件质效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公正高效解纷需求等。

  新的一年,青岛仲裁办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服务全市人民、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仲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