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交通运输局2021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聚焦“服务、建设、发展”三条主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一、坚守初心使命,始终践行人民交通为人民

  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纾民困、解民忧的实际行动,高质量办成了59件民生实事。主要有:

  一是打通堵点痛点。困扰市民多年的胶州湾大桥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华中路一举贯通,青银高速李村收费站拥堵治理(一期)工程70天建成通车,局部路网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二是提速铁路效能。开通平度、莱西至主城区市域列车,至青岛北站分别仅需40分钟、28分钟。增开4对至北京的高铁大站标杆列车,青岛至北京之间运行时间在3个半小时内的大站标杆列车增加至每日7对,其中最快仅需2小时59分,“朝发午至”“千里日还”成为现实。

  三是机场一夜转场。我省首个4F级胶东国际机场8月12日转场投运,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实现“垂直零换乘”,高铁、地铁下穿航站楼并设站,全省首创地铁认可高铁安检,济青高铁、地铁8号线、长途汽车、机场巴士、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衔接。

  四是地铁加速成网。1号线南段即将开通运营,与1号线北段、2号线、3号线、13号线联通后,将形成跨海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总长284公里的轨道交通干线网。

  五是坚持公交优先。办实办好“市办实事”,结合新建小区、老城区改造、地铁接驳换乘等需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91条,新开通微循环线路3条,解决傍海中路、湖清路等区域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问题。

  六是改善农村交通。新(改)建和维修农村公路1122公里,硬化119个村庄通户道路,全市建制村基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

  七是降低物流成本。前湾港区2号疏港高速和胶州湾高速部分路段实施差异化收费,为五、六型货车年均减免通行费近亿元。

  八是整治噪音扰民。开展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完成高速公路声屏障安装工作6253米,青银高速城区段(崂山—城阳)基本实现已入住小区声屏障安装全覆盖。

  二、瞄准战略定位,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今年2月,青岛入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青岛港入选11个“国际性枢纽海港”建设名单,成功由全国性交通定位跃升为国际性枢纽。

  一是构建综合网络。以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为引领,项目化清单化推进88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11月26日建成通车,为董家口港区新增一条重要疏港大通道。贯穿南北的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服务胶东国际机场的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将由目前的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计划年底开工。胶东五市共同启动总投资1997亿元的10个标志性工程,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加快推进,轨道上的胶东半岛正加快实现。

  二是畅通对外通道。海向,新增集装箱航线17条,覆盖180多个国家的700多个港口。1-10月,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5.3亿吨、198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8%、10.3%。空中,新增至大阪、莫斯科、河内、阿拉木图、仁川等全货机航线5条,改善了我市全货机航线少的局面,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20.79%、21.3%。陆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国际班列,建设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做优“日韩陆海快线”,新增中欧班列线路9条,直达全球18个国家的46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524列,同比增长45.6%。

  三是提升枢纽能级。制定支持一流港口、国际航空和国际班列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我省首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项目获批。完成老港区四方港区、董家口港区散货堆场等三个专项规划调整,打开了港口扩容新通道。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华能码头二期、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工程码头项目开工建设,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一期)竣工。新增内陆港3个、总数达21个。完成海铁联运量133.2万标箱,连续7年保持全国领先。

  三、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交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产业升级,打造交通强国青岛样板。

  一是推动创新变革。出台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青岛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和建设交通强市实施方案。获批多式联运服务、轨道交通产业、智慧交通发展、大数据中心建设等4个国家级试点和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信用交通市建设等2个省级试点。“胶东半岛联合执法”“打造世界一流平安海洋港口”等典型经验全省推广。莱西市“共享平台+邮政快递”项目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2项行政审批,5个高频服务事项实施“跨省通办”,水路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办理和证书电子化。推进依申请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化,可网办率达到100%。深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修订《青岛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不罚”“轻罚”清单,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刀刃向内纠治66项执法顽瘴痼疾。

  三是做强航运物流。中国海仲青岛仲裁中心落地,现代航运服务要素加快集聚,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青岛排名第15位。物流组织、服务模式创新连续突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自主创新与智慧物流协同发展等4个案例入选国家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上合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口试点工程”入选省试点工程。推进总投资69.2亿元的7个重点物流项目,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14家,总数达到100家。

  一年来,交通战疫情、保畅通、促发展,各项业务目标圆满完成,去年“三民活动”和今年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媒体监督等反映的问题全部办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相比,交通运输的个性化、品质化服务还需持续提升;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相比,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还需持续优化完善。新的一年,市交通运输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做到“硬建设”“软服务”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