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21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倾心倾力惠民生、真抓实干促发展,着力做好“城市建设、民生保障、行业发展、创新探索”四篇文章,以办好市办实事和推进民生领域攻坚行动为突破口,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成了一批利当前、惠长远的好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新贡献。

  一、持之以恒补短板、挑重担,在改善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新提升

  一是全力加强城市路网建设。着眼构建“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完善、次支贯通”市政路网体系,建成太原路东延段、安顺路匝道、环湾路—长沙路立交等工程,深入推进胶州湾第二隧道建设,推动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提速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骨干路网。提前一年建成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结束胶州湾北岸城区无城市快速路的历史,为胶东国际机场交通联系提供有力保障。全市年内打通30条未贯通道路,持续消除市民出行堵点和痛点。

  二是全力推进公用设施建设。着眼公用设施强功能、提品质,牵头推进全市城区清洁取暖“煤改气”工作,年内完成徐家东山、滨海能源岛项目一期天然气锅炉建设。新建天然气管网151公里,新增城市供热配套面积684万平方米、清洁能源供热能力760万平方米。推动建成公共停车场32个、泊位1.7万个,促成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全部向社会错时开放,共享泊位近2万个。建成青岛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和5所配套教育设施,推动康复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等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

  三是全力打造优美城市环境。着眼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和环境品质,统筹指导市南区、市北区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修缮13万平方米,积极协调推进活化利用,中山路、馆陶路等历史街区展现新面貌。组织各区市开展进出城市及新机场主干道两侧、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增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6.5平方公里,整治提升53条市政道路、5590余处路灯,消除道路病害8000余处,城市品质更加优化。

  二、多措并举强保障、优环境,在加快迈向住有宜居上打开新局面

  一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出台全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努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62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4715户,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保障和住房租赁补贴在保家庭达到7.3万户。抓住用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机遇,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3.8万套,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房源6万套,配售配租1.2万套,全市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数量、人才住房建设筹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绩效评价位列全国同批试点城市首位。

  二是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丰富改造内容,增加配套设施,启动改造老旧小区216个、面积60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3万户;持续推动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4万套(户),我市成为全国棚改激励支持城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开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232万平方米,开展915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惠及居民3.8万户,努力让群众居住更安心、更舒适、更方便。

  三是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和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升级,创建20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新增11处镇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建成农村改厕服务站312个。组织实施12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改造量位居全省非通道城市第一。加大乡村建筑风貌塑造引导,推动20个美丽村居省级、市级试点落地见效。组织完成近142万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改造农村危房604户,保障农村群众住有安居。

  三、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量,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坚决打好经济运行阵地战。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告知承诺制,完善消防验收“住建+”模式,优化施工图审查服务,全力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投资转化,更好发挥住建经济“稳定器”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2139.4亿元,同比增长12%;1至10月,全市建设行业实现税收421.6亿元,同比增长12.7%。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二是坚决打好行业升级持久战。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出台我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31家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一级。德才装饰成为全省首家A股上市建筑业企业。巩固拓展建筑业保证保险试点成效,盘活企业资金48.5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企业拓宽市场布局,完成出省、出国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6.2%。21家企业同步入选2020年度全市企业收入百强和综合实力百强,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我市支持建筑业经验做法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推介。

  三是坚决打好双招双引主动战。围绕引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总部经济,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来青设立区域总部,促成7家优质企业在我市落户。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举办第三届山东省城市建设博览会、2021山东(青岛)宜居博览会、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推进会、第三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等活动,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互动,努力实现共赢多赢。

  四、锐意进取抓改革、促转型,在创新探索发展路径上创造新经验

  一是创新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高起点推进全国唯一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推动出台我市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6部门关于金融促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促成全国首张“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全省首笔5亿元“碳中和”债券在我市落地。开工装配式建筑590余万平方米,新增星级绿色建筑标识239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4万平方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190万吨。依托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国家级试点,积极探索绿色建材推广新路径,打造国内品类最多的绿色建材品类目录,遴选27个试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36亿元。全力服务保障地铁规划建设和施工质量安全,积极争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推动我市地铁三期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

  二是创新推动建筑领域数字化信息化。高标准落实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试点、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任务要求,系统查找分析“城市病”,加快构建全市“一张数字底板”,为高水平建设管理城市提供参考、打造支撑。出台推动智能建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打造房屋全生命周期、智慧物业等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努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更方便。

  三是创新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新建住宅工程交付“先验房后收房”新路径,在全国率先出台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作业指导书、在住宅交付前倡议组织开展业主开放活动,形成了全国推介、全省推广的“青岛模式”,项目质量问题引发投诉量下降25%,购房业主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事故发生,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2020年“三民活动”中,我局共收到市民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226条,已全部按期办复。一年来,尽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广大市民朋友的期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比如,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一些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需标本兼治、加力解决。我们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加强法治学习,科学依法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流程,推动住建领域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

  2022年,我们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为契机,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加快解决“堵”的问题,大力整治“乱”的现象,着力做好“美”的文章,续写更多“住建为民,情满城乡”的民生故事,迈出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步伐,以实干实绩确保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地落实,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