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85项重点攻坚任务全部完成,9项“制高点”工作成效显著,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复苏回升。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334.7亿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3元,同比增长11.6%。中国国际农机展、全国智慧农业发展论坛、全国“三夏”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等在我市召开,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会议、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会议推广我市经验。胶州市获批省乡村振兴政策改革集成试点,莱西市获批省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黄岛蓝莓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省推广我市先进典型23篇,《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我市经验30余次。

  一、聚焦高质高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围绕让市民吃得好、让农民有钱赚,稳定粮袋子、丰富菜篮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持续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一是抓要害提产能。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建设种业领域市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打赢了30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防控阻击战,夏粮总产143万吨、创15年来新高。发布主推技术30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9.5%、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食、蔬菜、肉蛋奶总产300万吨、600万吨、100万吨以上,重要农产品综合保障能力全国同类城市领先。二是抓项目增效益。大力实施农业项目落地年,在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1个、完成投资80亿元,预计一产固投增长20%。全市累计培育农业新“金花”企业2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33家。1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4个镇入选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50多万小农户通过“规模经营+项目”“龙头企业+订单”等模式步入致富增收快车道。三是抓园区促融合。以农业园区为抓手,开展“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数字农业产业园、27个农业产业强镇和38个田园综合体,组织首届“青岛农品”直播带货网红大赛,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565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80亿元。浩丰智慧农业大脑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四是抓质量创品牌。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坚决守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成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44万批次,农畜产品定量检测8230批次,查办涉农违法案件914起,地产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7%以上,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为载体,打造智慧畜牧、智慧农安等应用场景,建立“四级三联”矩阵式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市5513家生产企业等市场主体、1675家农药经营企业、84家检测站点等全部纳入监管平台,智能化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三品一标”培育行动,全市地标农产品达到54个,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青岛农品”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二、聚焦宜居宜业,创造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围绕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增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深化美丽乡村创建。坚持片区化规划、景区化提升思路,推进美丽乡村三级联创,促进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三美”共荣,全市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0个,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00个,评选“青岛美丽乡村打卡地”“青岛最具人气乡旅观光园”,成为美丽青岛新名牌。即墨岚前岭村、黄岛达尼村、莱西河崖村等17个村庄获评首批省级景区化村庄。二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发起“春夏行动”“秋冬战役”等,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5.5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8万吨。紧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协同有关单位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八大攻坚战,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洁村庄创建实现全覆盖,崂山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落实《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从源头上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七类农业废弃物一并规范管理。实施节水、节肥、节药和综合治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三节三治”行动,推进即墨、胶州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推广使用国家标准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遴选出适合我市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十种模式”,全市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98万亩,化肥农药施用总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国可降解地膜示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聚焦富裕富足,促进高水平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围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要素支撑,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打好有效衔接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设立5年过渡期,争取各级资金4.26亿元,实施各类衔接项目183个,全市“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认定动态监测帮扶户74户、148人,全市无返贫致贫问题发生。二是打好改革赋权牌。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90多万农户、近500万亩土地“确实权、颁铁证”。在2个区(市)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充分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全市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达到200万亩,农民流转收入12亿元以上。指导平度市做好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22个试点村庄开展资格权认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统筹中央和市级资金5500万元,通过抱团项目助力110个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过20万元。三是打好金融支农牌。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渠道,成立首支市级引导基金参股的现代农业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2.5亿元。在全国首创“政策性担保平台+农业核心企业+中小供应商”非融资担保模式,全市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累计服务农业经营主体4400多户,在保金额16亿元。打造乡村振兴“金融宝”2.0版,助力120多个乡村振兴项目申请获批银行贷款(授信)、总金额达到30多亿元。全市整合涉农资金36.28亿元,比2020年同口径增加1.91亿元。四是打好营商环境优化牌。开展涉农职称“民企直评”,新增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评审,评选青岛市乡村振兴英才10个并给予奖励,乡村人才成长成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用心为民办实事,将农民培训、狂犬病免疫列入市办实事,共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万余人,免疫犬只26.1万只。积极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对内严格落实学法制度和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对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十四五”开门红。截至目前,我局共收到“三民”活动、政务热线反映的意见建议2092条,全部作为重点任务按期办结,市民对办理情况表示满意。但是,对标先进地区,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品质化、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工作机制长效化为五大突破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