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2020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12-08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是青岛体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和国际时尚城攻势确定的各项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建设体育强市取得新的成绩。

  一、办实事、解难题,青岛体育聚焦民生,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以变应变,危中寻机,疫情时期全民健身不断线。疫情打乱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但没有终止体育前进的步伐。在疫情防控、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市民不能到室外锻炼,我们就及时推出居家健身,每日推荐1个室内健身项目,开设居家健身空中大讲堂、电视教学专栏,开通健身咨询热线、网络公益课程,有效地满足了疫情期间群众健身健康需求。线下活动不能办,我们就线上办,开展50余项线上体育赛事活动,得到市民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访问量超过1000多万人次,我市居家健身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市民健身最关心、最紧迫的是场地。我们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借助“市办实事”,全年建设笼式多功能场地100片,建设口袋公园、森林公园、时尚健身公园104处,社区健身吧、智能健身设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60处,更新新建400处健身设施,群众健身更加便利。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布局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全民健身,启动“全民健身月”,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集中推出登山节、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十百千万” 健康大使评选、“青岛球王”系列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做到了全民健身强度热度不减、总量不减。

  ——你健身,我买单,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体育实惠。率先推出全民健身消费券派送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利于民。2期派送共30余家健身机构近百家门店参与,发放各类消费券19万余张,市值2亿多元,为健身经营单位引流客源超过4万人次,为市民健身提供了方便,也有效拉动了体育消费,新华社为此还专门发了通稿。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国民体质监测,把科学的运动体检和健身指导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二、勇担当、善作为,青岛体育亮点纷呈,点燃城市激情,捍卫城市荣誉

  ——足球振兴再结硕果。黄海青港队在2020中超联赛以顽强的精神保超成功,再次燃放了城市激情。四支专业足球队同时征战职业赛场,创青岛足球历史,胶东杯、社区杯、足协杯、市长杯足球赛精彩纷呈,2023年亚洲杯专业足球场7月31日顺利开工,再现足球之城辉煌。

  ——赛事引进取得突破。全力引进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6月20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首个全国性大型体育比赛--2019-2020赛季CBA联赛复赛在青岛顺利开赛,季后赛、总决赛几乎整赛季都在青岛举办,并留下首张20支球队全家福,开创了CBA历史,极大提升了青岛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篮协授予我市“2020中国篮球特殊贡献奖”。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第四次花落青岛,游出一个世界纪录,引爆全国体育界,让青岛再次成为焦点。

  ——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年青岛籍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比赛获得金牌31枚。陈梦在国际乒联女子世界杯上收获个人首枚世界三大赛单打金牌,蝉联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冠军,实现重大突破。周靖然在第十四届冬运会上实现我市冬运会奖牌“零突破”。青岛仁洲第五次夺得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冠军;国信双星男篮第二次打入联赛八强,我市竞技体育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省内龙头地位。

  ——体教融合全国领先。坚持先试先行、改革创新,我市做法在全国、全省青少年体育会议上作交流。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已达 658 所,校园体育更加丰富。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2020年市体校156人参加高考,121人顺利升入高等院校,其中20人考入北大、清华等双一流大学。

  三、市场化、平台化,青岛体育强力复苏,赋能经济发展,体育产业驶入快车道 

  ——坚持融合思维,产业发展的路子更宽了。全面落实“六保”“六稳”任务,出台我市促进体育消费意见,入选第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开拓思路、制定政策,潜水、帆船、水上摩托艇等涉体海上旅游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规范;水陆环岛户外体验路线,上榜全国国庆黄金周19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第十二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30项赛事、交流、文体、商贸活动,掀起了体育旅游的嘉年华。召开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搭建体育时尚创意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促进时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精准招商,项目招引的力度更大了。紧盯龙头企业,推进总部经济,重点项目纷纷落地。蓝谷电竞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世界羽联青岛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基本完工,中国足球学院青岛分院顺利开工,中国休闲体育运动学院(莱西)落户青岛,IBF总部机构落户、中国羽协及羽毛球国家队训练基地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体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坚持市场运作,时尚体育看点更多了。坚持开放办体育,引导社会资本通过投资运营、联办合作、冠名赞助等形式参与体育,100余家企业与体育牵手,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完善赛事补贴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承办赛事活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门办赛的模式初步形成。时尚体育节、城市定向赛、周末帆船赛、马术邀请赛、快乐网球赛等时尚赛事,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发起成立胶东经济圈体育协同发展联盟,举办胶东经济圈城市青少年云上夏令营、青少年乒乓球赛、网球联盟团体邀请赛、半岛城市帆船赛,筑起了区域时尚体育新高地。山东省首届品牌体育赛事评选中,我市“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崂山100公里国际山地越野赛3项赛事获评“十大精品赛事”,“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等6项赛事获评特色赛事等奖项。

  一年来,我们紧密结合“三我”活动,坚持“开门办体育”,广泛听取广大市民、体育爱好者、运动员家长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要领导带头参加民生在线、行风在线、网络问政,回应社会关切,现场答复或解决问题。主动聘请133名体育社会监督员、作风监督员,公布局长电话,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体育工作,人民满意体育办得怎么样,真正让群众说了算。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对标先进城市、对照市民期盼,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管理维护跟不上、不及时的问题依然存在;竞技体育有“高原”但“高峰”不够明显,在全国拔尖的运动员偏少;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路不够宽,体育俱乐部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涉体类消费纠纷时有发生,协调处理的工作机制还需完善。

  2021年,全市体育工作将围绕推进体育强市和健康青岛建设目标,瞄准建设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国家体育中心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让人民得实惠,让城市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