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卫生健康委2020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12-08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决听从党中央统一指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抓落实,坚决推动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改革发展“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一、全员动员、全面响应、全速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落实“四早”筑牢疫情监测“三道防线”。一是筑牢高危人群筛查防线,实行14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二是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强化人物同查、人物同检、人物同防,筛查出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占全省总数的70%以上。三是筑牢联防联控防线,抽调130名医护人员支援机场和海关;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动医护人员52万人次,参与筛查重点地区入青返青人员66.7万人、交通路口等检查检测641.1万人次,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及时充足的专业技术力量。

  (二)夯实疫情防控“五个基础”。一是狠抓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全市核酸检测机构增加到51家,日检测能力从不足200份提升至20万份。二是提升救治能力,建立1家市级定点医院、5家区市级备用医院;新建、改扩建42个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增加到334间;新建181个社区发热哨点诊室;设置10家入境人员定点医院。三是严格做好医疗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强化一线人员保障,满足30天运转需要。四是严格院感防控,深刻汲取教训,严格落实入院患者管理和陪护制度,优化发热门诊布局,保证做到发热患者与普通患者、入境患者与本地患者人流物流物理隔离。五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建疾控、医疗等各类应急力量375支4477人。

  (三)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五项工作”。一是启动应急响应,确保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12小时内完成检测、24小时内完成流调。二是按照风险等级,逐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直至实现全市人口全覆盖,主动发现感染源。三是以密切接触者管理为重点划大“包围圈”,坚决做到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健康管理“3个100%”。四是实行“四集中”救治,“一人一策”对症治疗。五是及时公开发布疫情信息。疫情发生以来,快速稳妥处置了多起突发疫情。大港疫情排查检测重点人员21.6万人,在世界上首次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出新冠活病毒,首次证实病毒“由物传人”。市胸科医院发生疫情后,5天内完成千万人核酸检测和病毒溯源,展示了中国力量、青岛速度。

  (四)服务全市两个统筹大局,为“六保”“六稳”做好健康保障。一是制定实施覆盖全场所、全人群的65类防控技术指南,对1188家重点场所单位和300多所大、中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对第二十二届科协年会、第3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CBA联赛复赛等35项重大活动赛事进行“一会一案”防控研判,组织专题培训540人次、指导演练130多次;派出695名疾控、医务人员保障2020年夏季高考等32场次各类考试。二是大力推行线上咨询、预约诊疗服务,新建38家“互联网+发热咨询门诊”,31家医院设置互联网医院。今年1至10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5129.95万人次、住院服务113.59万,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6%、80%。三是组建35个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向社会公布23条免费心理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答复市民来电超过1.1万个,实施心理危机干预1459人次。

  二、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重点工作

  (一)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设立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顶格推进。出台疾控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市、区市两级疾控机构共增编790名,市疾控中心增加预防医学研究、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等新职能。10个区市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面提升15家急性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服务能力。建立公共卫生机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公共卫生体制活力。

  (二)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一是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新增加市市立医院等6家大学附属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3家优质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举办2020年世界华人医师年会,发布“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吸聚计划,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引进各级各类人才2947名,比2019年增长31%,引才数量占全市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总数的64%。二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全市卫生重点项目达到20个,总投资估算超过26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增加床位1.61万张,是近1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建设投入最大、建设项目最为集中的时期。三是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明确20项攻坚任务,海尔医疗等9家企业成为全省医养健康产业龙头企业。

  (三)推进健康青岛建设。一是出台健康青岛行动实施方案以及16 项健康青岛行动三年计划,推进胶东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打造半岛健康城市群。二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对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智慧化升级,12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实施无偿献血“三免政策”,已有8000多名市民受益。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镇街比例达到20%,省级卫生镇街比例达到100%。四是监督医疗美容等重点单位4.63万户次,监督执法覆盖率超过98%,办案总量2977件。五是推进健康扶贫,改造全市152家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就医精准识别;实施“心耳康复光明行动”,免费救治青岛、菏泽、陇南、安顺四市753名患者。

  (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设立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顶格推进。举办第四届国医大师论坛,新增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5个、特色技术4项,支持上药国风参与建立山东省中药经典名方制剂实验室。推动胶东五市共同打造半岛中医联盟。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成155个国医馆、60个精品国医馆、100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

  (五)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建成18个县域医共体覆盖近40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使用60个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等集中服务中心,今年完成远程影像诊断3000多人次、远程医疗诊断1.2万人次。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4处,创建109个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评选出50名首届“岛城基层名医”。组织15个城市医院对口帮扶45个平度莱西镇街卫生院,选派421名二级以上医院医师驻点支援。

  (六)推进“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改革创新。在省内率先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措施,10个区市均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2个托育项目成功申报国家试点,争取中央支持资金920万元。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启动省级安宁疗护城市试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老年护理康复床位2000张。推进“半岛妇女儿童医学联盟”提质扩面,新组建3个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降至5年内最低水平。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暨妇幼健康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青岛召开。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市民意见建议办理工作

  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完善和公布46项证明事项实施清单、21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率提高至90%,政务服务办理时限达到省内最优。2019年市民意见建议全部按期办复。疫情期间,组建疫情防控卫生健康专班进驻市政务服务热线,24小时值守,及时解答市民诉求。今年已受理政务服务热线、“三我”活动平台等渠道群众反映问题2.93万件,较去年同期增加79.5%,及时办结率100%。

  这次新冠疫情是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意志、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考。全系统10万名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全身心投入抗击疫情一线,306名援鄂医务人员白衣执甲、英勇逆行,争分夺秒与病毒搏斗。有的坚守在防控一线,几十天没有回过一次家;有的为抢救患者,十几个、几十个小时连轴转;有的为节省一件隔离衣,经常一天不吃不喝┈┈他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是当之无愧的“青岛楷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医改、医联体和智慧医疗建设等工作有所滞后,部分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存有漏洞和薄弱环节。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冬春季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将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着力提升医疗供给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双胜利”,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筑牢健康基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