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主要负责人:胡义瑛 联系人:朱平 联系电话:85912080
类别 |
序号 |
目标名称 |
目标内容 |
重点目标 |
1 |
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政策体系,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系列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突出抓好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完成“乡村振兴攻势”返乡创业目标任务。加强就业失业形势监测和研判,实施失业风险预警机制,防范规模性、区域性失业。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行动,开发储备一批临时公益性岗位,全市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帮扶就业1.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全面完成对口协作地区劳务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扶贫任务。 |
2 |
实施大学生聚青行动,优化高校毕业生在青就业创业环境 |
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青、留青、回青就业创业,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0%。实施毕业学年大学生“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完善在青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站、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创建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全年组织大学生见习实训1万人以上。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引导扶持大学生在青创业3000人以上。完善青年创业者保护机制,对创业失败的青年创业者给予帮扶,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优化“青岛人社·学历汇”毕业生信息平台。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一本通”。搭建网络招聘平台,开展政策解读、岗位推荐、就业指导等服务,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 |
3 |
大力推进高质量招才引智,为“搞活一座城”提供人才支撑 |
持续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全年引才聚才25万人。实施顶尖人才集聚工程,完善引才中介“红娘”奖励政策,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市场机制。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入选数量走在全省前列。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组织举办“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蓝洽会”“人力资源高峰会”活动。对接100所以上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推进青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建设,加强国内外院士专家团队和博士后人才引进和服务。创建博士创业总部平台,推动人才、项目、服务等各类资源加速互动融合。推进青岛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搭建“招聘e站”线上人才供需双向对接交流平台,创建“线上+线下”招才引智模式。探索推广高层次人才“无感”服务,开发高层次人才贴身服务应用程序,设立全市人才服务专线。扩容升级青岛市人才服务绿卡,做好与“山东惠才卡”协同衔接。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市场化配置试点。制定人才公寓分配细则和评分体系。扩大用人单位职称自主评价范围。加强国家、省市专家工作站(基地)建设,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 |
4 |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打造“工匠之城” |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技能提升5万人。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企业新录用人员岗位技能培训范围。助力乡村振兴攻势,加大涉农产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8万人。鼓励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搭建青岛创业大学与企业校企合作平台。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开展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推进技工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培养工业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发挥技师工作总站、山东技工院校联盟平台引领作用,运用社会资源搭建职业发展研究院、网络直播者协会等技能人才集聚平台。加强技能领军人才培育选拔,开展第九届青岛市首席技师评选。 | |
5 |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
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全年为参保单位减负1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年缴纳企业社会保险人数净增5万人以上。统筹调整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确保养老金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统筹调整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标准,提高1-4级工伤职工定期待遇。做好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工伤保险权益保障工作。将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工伤预防培训新模式。完善社保基金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失业保险专项检查。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创建一体化“智慧社保应用平台”,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 | |
6 |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
深化基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面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公开招聘机制。助推“乡村振兴”攻势,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乡镇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审政策。下放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权限,完善事业单位“1+N”自主招聘模式。推进落实事业单位人员有序交流,完善人员岗位聘用晋升激励政策措施。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以“管委会+公司”为重点,全面推行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设计功能区薪酬体系。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机制,加大绩效工资倾斜力度,创新收入分配激励模式。分类建立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政策,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公共卫生机构薪酬改革试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政策。 | |
7 |
创新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开展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活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加强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监测,强化用工指导服务,灵活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劳动用工问题。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继续做好国企负责人薪改工作。构建多元化预防调解平台,建立企业调解、社会组织调解等多元调解机制。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时效提升行动,完善推广要素式办案模式,推行劳动人事争议在线仲裁。依法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按期结案率达到98%以上,调解率达到60%以上。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实施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分类管理,按季度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向社会公示。及时查处投诉举报案件,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8%以上。 | |
创优目标 |
1 |
全面强化人社政策和服务供给,精准赋能市场主体行稳致远 |
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年度目标值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系列政策,创新推出点对点运输、共享员工等做法,打好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家庭服务业营业收入、公共管理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增长目标。多渠道引导扶持灵活就业,推进全国首批新业态技能提升试点等国家级平台落地,在全国率先试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在全国率先实施新业态就业商业综合保险补贴政策。助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会同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市,共商共建“胶东经济圈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创新推出胶东经济圈社保“一卡通”,打造半岛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新高地。建设“社企通”服务平台,构建“政企直联、网格到企、责任到人”的服务模式,实现人社政企关系“零距离”。建设“海企通”平台,推进“电子劳动合同”新模式。打造新业态企业、市商协会等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支持中小企业自主预防和化解用工争议。创新舆情预防、监测、反馈、化解闭环工作机制,打造全市政务舆情处置新标杆。创新建立“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政务服务机制,人社政策兑现由“等申报”变为“送上门”。 标杆城市及标杆值:深圳市。政策供给更加精准、服务流程更加高效、服务质量更加优质。 |
2 |
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高地,构建全国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 |
补齐人才链,出台加快工业互联网人才集聚政策措施,实施“十百千万”工业互联网人才工程。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构建项目洽谈、项目落地、人才与项目协同发展机制。建立重点产业(企业)紧缺人才目录,加大对重点产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启动百万校友资智回青行动。实施人才工作驿站计划,打造来青回青人才对接服务“第一站”。与澳门科技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引进、联合培养、产业人才对接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建设上合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上合人才研修院,打造国际人力资源合作新平台。争取人社部支持,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博士后成果交易博览会,有效发挥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效应。组建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工业互联网领域职称评审。开发高层次人才“俊采管家”服务系统,实现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 标杆城市及标杆值:深圳市。与深圳持平,力争实现赶超。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