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市行政审批局 主要负责人:路玉军 联系人:马海琳 联系电话:85913548
类别 |
序号 |
目标名称 |
目标内容 |
重点目标 |
1 |
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
2020年12月15日前,全面推行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体系。加快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6月30日前,完成线下办理地点和各业务系统的梳理工作;11月30日前,网上申报业务系统的建设单位完成与省“好差评”系统对接工作,各场所摆放好二维码;12月上旬,对各级、各部门建立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情况进行验收。 |
2 |
深化一门一窗改革,建成青岛市民中心并投入使用,为企业和市民办事提供便利。 |
完成青岛市民中心装修改造,9月投入使用。科学合理设置市民中心一窗服务领域布局,实行一个事项一窗全办,推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组织44个市直部门(单位)推动“负面清单”(不宜入驻市民中心的事项清单)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市民中心,即来即办事项不少于400项;开展AI智能一窗式试点工作,实现线上一窗和线下一窗融合发展;整合办事咨询电话,建立热线咨询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咨询电话“一号对外,集中接听”,提高热线接听的效率和质量。 | |
3 |
聚焦服务创新,提高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 |
梳理公布“不见面审批”措施和事项清单;聚焦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理量大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公布一批“全市通办”清单;推行关联事项“一事全办”,在市民中心设立“一事全办”专窗,开发线上场景式引导界面,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有序融合;推行“一业一证”改革,9月份完成9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创新推行“政务专递”,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专递服务规则和服务平台。到2020年底,梳理公布100项全市通办清单,全市2000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除经批准的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100%“一次办好”,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跑动次数降低至0.3次以下。 | |
4 |
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
提高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水平,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十同”;以“六有一能”为基本要求,加强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市镇(街)、新村(社区)实现便民服务标准化;在市、区(市)两级全面推广无差别“一窗受理”,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扩大无差别“一窗受理”范围;建立帮办代办四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帮办代办制度,鼓励各区(市)帮办代办服务向村(社区)延伸,逐步构建市、县、镇、村帮办代办四级服务体系。 | |
5 |
深化制度创新,推行“极简审批”服务模式。 |
研究出台青岛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规范、告知承诺制度规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更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取得突破,2020年底前研究出台社会组织审批改革相关文件,放宽行业协会商会直接登记准入条件;简化登记流程,取消登记现场勘察,将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降低社会组织法人变更和注销登记审计成本;优化审批流程,保障全市疫情防控物资供应。 | |
6 |
推进政务服务自助办、智能办。 |
推进“政银合作”,实现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端口向基层延伸,镇(街道)自助服务覆盖率达到50%;完善综合自助平台功能,实现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一网融合”。建设青岛“智能办”平台,推动“智能办”事项在区市落地,推进各类“智能办”事项“掌上可办”,年底前,我市“智能办”事项达到180个。 | |
7 |
优化企业开办工作,打造便捷的市场准入服务。 |
再造企业开办流程,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按照“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反馈信息”原则,将企业开办环节压缩至1个,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提升网上登记便利度,优化升级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系统,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应用率提升至80%。进一步推广营业执照“无人干预”智能审批。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开办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开办环节“零费用”,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 |
8 |
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全领域、全流程覆盖及应用,实现由网上办到掌上办的跨越。 |
完善优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研发重点项目调度等功能;在全市推广使用审批管理平台,实现市、区(市)两级全覆盖;逐步将新建建设项目纳入审批管理平台运转办理,对项目审批过程实行有效监控;审批管理平台与工程建设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在“爱山东”APP上实现信息填报、进度查询等业务掌上办理。 | |
9 |
优化招标投标,扩展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类别,优化工程交易全链条在线服务和招标采购营商环境。 |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推行招标业务网上办理、网上远程异地投标、不见面开标、电子评标,实现招标投标全程电子化。稳妥推进适合全流程电子化的国有企业采购项目进入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优化升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至2.0,逐步实现交通、水利类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开发建设BIM招标功能,在结构化评审指标中试行“智慧评审”,推行“智能小秘书”。建立“一企一档”“一人一档”等电子化档案系统,实现智能查询。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精简供应商投标资格证明材料,推行承诺制。加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力度。规范政府采购专家自由裁量权。实现网上超市供应商入库征集常态化。 | |
创优目标 |
1 |
全面优化和再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
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高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再造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流程;服务保障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提速;扩大建设项目告知承诺范围,“污水排入排水管网核发”不再进行现场勘查;深化人防审批制度改革,减免2000平米以下非居住类民用建筑和公益建筑的防空地下室建设义务。 标杆城市及标杆值:深圳市。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联合验收时限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2 |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实现全市范围内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的应用。 |
借助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实现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在全市各分大厅、分中心的推广应用,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提高专家评审效率。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共享平台,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促进区块链在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提高数据可信度等方面的作用。 标杆城市及标杆值:北京市。1.通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实现远程“不见面开标”;2.根据需要设置远程异地评标席位,通过场地资源、专家资源和系统协同,加快实现远程异地评标;3.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实现“易链签”,CA数字证书与电子签章跨区域共享互认;实现“账户通”,用户可通过一个APP在不同交易中心扫码登录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