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0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12-08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数据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学深圳、赶深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重点工作攻坚,高效落实15个攻势任务,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有序,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5月,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的第二次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取得第5名的成绩,位列全国32个重点城市“第一梯队”。

  一、民有所需,“数”有所为,政府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一)网上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青e办”APP,整合50余个部门、10个区(市)、7家企业的7000多项服务,进入全国前列。升级“电子卡包”,将身份证、社保卡等30类1600余万个证照信息装进手机。完成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升级,归集89类350余万条电子证照数据。实现35个部门业务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网上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行”。

  (二)数据共享开放取得新成效。加强数据汇聚,中央数据库新增数据2.1亿条,归集总量达13亿条,累计数据交换近41亿条,市级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8%,支撑人才落户“秒批”等300余项“智能办”业务。推动“婚姻登记”“历年职称证书信息”等5项重点数据电子化,1.1万条历史数据实现电子化。出台《青岛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新增开放数据集3000余个,现已开放7000余个数据集3400余万条数据,有力推动了数据开放和开发利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提升政务云平台承载服务能力,全市累计上云621个业务系统2461台云主机,同比增长25.6%。加快推进政务外网优化提升和社区延伸,79个单位网络接入带宽由100M提升至1000M,1263个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点实现政务外网宽带专线接入。完成82个市级单位、5个区(市)的金宏办公系统升级,全市网上流转文件总数超过8000万件。完成市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汇聚视频资源5.1万路,向省级平台推送视频资源4.8万路,提升6.8倍,实现各级各部门视频资源共享利用。

  (四)数据红利释放开创新局面。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组织开展“数据赋能应用场景对接会”,搭建政、企、研精准对接平台。成立胶东经济圈大数据发展一体化合作联盟,探索培育胶东经济圈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政务数据中台,盘活1200万条涉企政务数据,入驻中台的14家金融机构,已直接或间接利用涉企政务数据,对154家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涉及金额54.34亿元,助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企业信用监管收获新成果。规范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组织30余个部门统一发布市级行政许可公示事项299项,行政处罚事项3246项,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行政许可数据208万条、行政处罚数据2.56万条。完善“联合奖惩一键查询”功能,协助部门发现经营异常和纳入黑名单的企业1518家,为推动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办理企业信用修复1170件次,同比增长190%,累计帮助近500家企业修复失信信息,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城市治理,“数”以智用,城市智慧化发展驶上“快车道”

  (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充实完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发布《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青岛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建设情况评估,加快推动数字青岛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二)城市云脑稳步推进。健全城市云脑标准框架体系,出台《关于加快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范。统筹推进城市云脑市级平台建设,组织应急、交通、环保、城管等部门15个应用场景接入。组织推动市北区、城阳区、平度市、莱西市等第一批城市云脑区(市)试点上线运行。印发《青岛市“一码通城、无感通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一码通城”在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等8大领域应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和为民服务便捷化水平。

  (三)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创建,青岛市获批四星级市级试点,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获批四星级县级试点,试点数量列全省第一。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典型案例评选,形成了海信“智能交通”、海尔“生物医疗”和市北区商丘路社区掌上党群“议事厅”、城阳区西后楼社区“互联网+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等一批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打造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青岛样板”。

  (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确定5G高新视频园区、青岛国际创新园等6家数字经济试点园区,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达614.9亿元,打造了数字经济园区生态圈。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等48个项目落户我市,浪潮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重点培育了10家2020年度青岛市大数据示范型企业、20家2020年度青岛市大数据高成长型企业。联合举办云栖大会(青岛分会场)、“717生活狂欢节”、大数据秋季论坛等活动,搭建产业发展对接平台。我市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上榜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数量居全国前三。

  三、精准施策,“数”聚赋能,疫情常态化防控筑起“防火墙”

  (一)防疫应用彰显硬核力量。第一时间组织上线“公共场所扫码系统”“大数据疫情分析平台”等10余个疫情防控大数据应用,助力快速溯源、精准防控。全国首创“空港口岸入境旅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防止境外疫情倒灌。建成了汇聚25类数据的疫情防控专题库,以及入境人员数据库、重点地区入青人员数据库,为20余个部门共享疫情防控相关数据1.3亿余条次,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指尖服务守护市民健康。第一时间组织上线“口罩预约系统”,疫情期间共组织口罩投放70轮共计964万只,累计惠及群众178万人次,实现了特殊时期防疫物资的精准投放。在“青e办”APP开设疫情防控专区,在青岛市公共数据开放网新增“疫情防控”专栏,发布疫情实时动态追踪等4个数据应用,为民众获取疫情真实信息畅通了渠道。

  (三)固本强基筑牢保障支撑。第一时间展开战“疫”信息化保障部署,全面推行网上办公,推动市、区(市)、镇(街道)三级政府金宏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组织各级189个视频会议室接入全省统一平台,累计召开会议1300余次;推广互联网视频会议,30余个部门累计召开会议4500余次、参会人次1.8万余人,总时长超100万分钟。加强全市政务云平台和政务网络服务保障,部署交付市卫生健康委等8个部门26套防疫应用系统155台云主机,互联网应急出口接入带宽由2.5Gb升级至22Gb,最大服务能力提升8倍,有效支撑了部门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新的一年,市大数据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数字青岛建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助力大数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