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18日挂牌成立,承担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防灾减灾委员会和市应急管理委员会“三个办公室”的职责,负责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预防为主、精准治理、依法管理、社会共治”为主线,坚持监管执法与服务企业两手抓,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保持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一、压实各方责任,实施风险隐患闭环管控
---出台安全责任清单。出台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修订《关于明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规定》,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更加清晰,市直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更加明确。
---推动一图风险感知。构建安全风险“一张图”,收集各类风险信息6117条。全市危险化学品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全部接入预警系统并联网运行;5948家小微企业建档立卡纳入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创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稳步提高。
---坚持隐患闭环治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三年整治专项行动,梳理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142项,累计整治各类隐患80207处。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领域实施了“1+6+N”专家指导和“会诊式”检查,实现100%闭环销号治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建立四项机制,积极主动应对灾害事故
---建立应急值守机制。坚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岗值班。今年市应急指挥中心累计启动战位制15次,重要节点视频调度22次。对于今年接报的207起突发事件,均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防控。
---建立联调联战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构建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部队、民兵、专家和社会志愿者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全市建成应急救援队伍383支,达到2.6万余人。8月26日强降雨期间,紧急转移安置889人,全市大中型水库、河道无一出险,无一人因洪涝灾害伤亡。
---建立物资保障机制。建立重要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一键定制机制,对现有和未来需要的2089种应急物资逐一建立台帐。今年累计调拨帐篷、棉被、棉衣、雨衣、雨鞋等应急物资13337件(套),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8月下旬紧急调拨应急灯、毛毯、应急包等应急物资9815件,全力支援甘肃陇南抗洪救灾。
---建立保险赔付机制。用好用足相关保险金融政策,在山东省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保障范围的基础上,我市新增灾害公众责任保险、突发事件应对、见义勇为、志愿活动、重大恶性案件伤害、踩踏救助6项险种,保费全部由财政负担,群众不拿一分钱。7月份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已勘察核损灾情2610起,赔付到位516.5万元。
三、实施七个创新,让服务保障有力有度
---“一企一码”精准监管。建设应用智慧安监与应急云平台,推出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码”,以“二维码”的形式对应生成“红、橙、黄、蓝”四个等级的“安全生产健康码”,企业安全状况“一目了然”,实现精准执法、靶向监管,安全监管效能更高,对企业干扰更小。目前已有1800余家重点企业赋值显码。
---“四项改革”高效审批。推出“秒批+承诺制”“不见面审批”“一次办好”和“嵌入式”服务等多项举措,今年累计完成秒批事项76个,承诺制审查加油站229家,总体审批时限压缩90%,加油站延期换证时限压缩85%。特种作业操作证发证时间由25天缩减到3天。疫情期间为6000余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延期换证,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线上考培”便民利企。开发特种作业信息管理平台,制定7类31个实际操作考评标准,推动实现操作证书“即考即领”。积极推进“一站式”线上培训,先后开设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特种作业等4大类15个培训课程,累计提供培训服务190万次,25万从业人员参与在线培训,为社会节约成本超1250万元,企业法制观念和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免罚清单”帮企筑安。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出台安全生产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综合运用责令整改、专家上门、法律咨询等方式指导帮助企业整改隐患,累计免于处罚额达1500余万元。梳理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16项问题,提出了涉疫场所房屋使用安全和消防安全12项标准、7项停用撤人负面清单,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安全社区”强基固本。大力推动应急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今年新申报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个、省级74个、市级136个,全市累计创建各类示范社区338个、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81个,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加强。
---“两防一征”送法到家。积极开展“防事故、防疫情,征集意见建议”走访服务企业活动,收集办理并向企业反馈意见建议77条。组织开展“查保促”活动,发动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有奖举报,目前已累计受理办结各类隐患举报291件,发放举报奖励资金16万元。
---“第一响应”抢救生命。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连续5年在生产企业、商场、学校和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第一响应人”培训,全市持证人员达到10万人,突发事件现场紧急救护能力有效提升。2019年以来,全市“第一响应人”先后参加应急救援415场次,抢救危重人员310人。
2019年三民活动,我局共受理市民意见建议10项,全部办理完毕。今年“三我”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已办理反馈市民意见建议诉求1341件,办结率100%。
一年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工作中面临
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比如:预警监测、航空救援、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工作开展还不够均衡、不够充分,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与深圳等先进地市相比,我们工作理念、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防控、隐患治理、防灾减灾等工作还不到位,等等。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作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底线,进一步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全力推动应急管理由政府管控向多元共治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分类管理向统筹协调转变,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安全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