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学深圳、赶深圳”和15个攻势工作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业务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我局共制定重点目标10项,创优目标2项,全部按期完成。
(一)围绕增强政府法治化水平,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全面依法治市稳步推进。今年,我市及6区(市)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出台《关于严格依法办事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青岛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全市138个镇街建立党工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
2.立法保障作用有效彰显。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生、污染防治等关键领域,在全省地市率先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修订《物业管理条例》《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11件。围绕贯彻深化“放管服”改革,组织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修改26件,废止38件。
3.推动依法决策诚信履约。审查政府决策议题、文件等716件;审查政府合同82件次,办理专项法律事务94件次。持续开展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推动91家未履约部门履约或达成协议,排查问题处置率达到97.8%;偿还中小企业欠款30.36亿元,清偿率100%。
4.监督行政执法公正包容。建设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事项网上运行平台,开展“移动执法APP”试点,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事项,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监督机制。推动“不罚”“轻罚”清单实施,督导行政执法部门对轻微、一般违法行为不予或减轻行政处罚4172起,3184家市场主体受益。深化证明事项清单管理,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二)围绕增强服务专业化水平,着力推进法治基础建设
1.法律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制定疫情期间《公共法律责任常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白皮书》《行政执法工作参考》《企业复工安排实操解答》。组建防疫法律服务团队,与湖北联手打造跨区域法律援助团。公证机构在全国率先发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公益行动。推行“不见面”服务,行政复议创新网上受理、网上办案工作模式,市、区两级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862件,审结1456件。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线服务12527人次。
2.公共法律服务扩面增量。新增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站20个,规范化司法行政工作室100个,试点在法律服务机构、调解组织、高校法学院等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10个。推广使用“法援在线”工作平台,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全市通办、就近可办、一次办好,“12348”热线实现7×24小时全时服务。截至11月底,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万件,“12348”热线接话11.6万人次。
3.推动城市发展成效显著。倡导胶东五市法治一体化,拓展本市法律服务业发展市场,已组织完成合作项目3个。开展律师代理申诉案件工作,设立民商事再审案件和刑事申诉案件调解中心。全省首创合规研究机构,设立法律查明与国际商事调解机构,护航企业走出国门;组建破产管理人协会,加速推进闲置资源处置,我市前沿法律服务品种不断丰富。
4.法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印发《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实施意见》《青岛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业实施意见》等,将高层次涉外法律人才纳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范围,激发行业发展动力。全市新设律所21家,其中国内知名律所5家。在自贸区设立省内首家与香港合伙联营律所,2家合作制公证处在自贸区和上合示范区营业。全市有87个机关、国企配备“两公”律师371人。截至11月底,全市法律服务业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4.5%。
(三)围绕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着力推进法治保障工作
1.监管场所保持持续安全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转递违法犯罪线索,做好律师依法出庭辩护的组织工作。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案卷保持“零差错”,戒毒人员所内戒断率保持100%。创造派出督导组同步封闭进驻方式,全程督导疫情防控,监狱干警已封闭执勤305天,累计11.8万人次,市属监所保持疫情零发生。全市监狱连续20年实现监管安全年。
2.“两类”人群稳控帮扶取得实效。围绕疫情阻击和常态化防控、《社区矫正法》宣传,落实刑满释放人员衔接隔离安置。各区(市)均建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稳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完成全市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组织诊断工作,制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全省率先实现系统内心理服务工作全覆盖。
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形式多样。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调专项行动,共排查纠纷2.6万次,调处2.2万件。全省率先出台社会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备案工作指引,新设立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129个,市及区(市)均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多调联动格局基本形成。
4.法治宣传教育夯实稳定基础。开展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教育和面向生产经营者的《民法典》宣传教育,发布以案释法微视频53期,对116家企业法律体检。出台《青岛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五项制度》,组织20家执法单位在线普法,组织全市公务员网上学法考法。
二、市民关注热点问题办理情况
2019年,我局收到“三民”意见建议17条,2020年,又通过“三我”活动、舆论监督等平台归纳整理市民关注热点问题1172个,全部在工作中加以解决。其中,重点推出3项工作举措。
一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到位。在保证出庭应诉率100%基础上,提高正职负责人出庭率,确保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截至11月底,市、区两级共出庭应诉1635件。《新闻联播》专门对此项工作予以报道。
二是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全铺开。总结试点经验,出台实施意见和9项配套制度,梳理惠企政策9千余项,宣传解读政策3百余场次,收集企业反映重点、难点问题19大项,解决企业实际困难3百多起,协助落实资金近亿元。
三是全国首个实现镇街法治政府建设全覆盖。工作内容拓展至推动镇街依法履职、促进镇街依法决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及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等5个方面,共完成388件重大行政决策、2510件重大项目合同协议、119件规范性文件、10项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无一出现合同纠纷、违约赔偿或影响社会稳定事件。
三、存在问题和明年打算
虽然我局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党政所盼、群众所需相比,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如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发展的谋划需要更加科学;法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举措需要更加灵活;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需要拿出更多硬实举措。2021年,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攻坚克难,持续改革创新,为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研究制定法治青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规划和纲要,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推动科学立法、依法决策,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
(二)全面推动法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探索引进北京融商“一带一路”调解中心,设立中日韩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加大国内外知名律所引进。优化公证服务,拓展公证业务领域。力争实现司法鉴定全程网上留痕。
(三)全面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完善“法援在线”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整合“12348”专线平台,实现数据动态展示。
(四)全面推进法治基础建设。深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扎实做好政府合同审查和专项法律事务办理,不断优化大调解工作格局。
(五)全面提升维护稳定能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确保监所绝对安全。深入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做好安置帮教衔接帮扶。推动“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拓展商事、金融等行专调解领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