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水务管理局2020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12-08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全市水务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完成供排水、防洪和水生态安全等工作,全面参与和保障“十五个攻势”,年内争取到位中央资金4.4亿元,签约项目资金54亿元,连续四届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一、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我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我们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统筹客水与本地水资源,全力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一)统筹调配水资源。对全市水资源进行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调度本地水量4亿立方米,保障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积极协调省水利厅,加大对我市的客水输送量,年内调引客水3.6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城市供水4亿立方米。

  (二)全力提升客水调引能力。实施黄水东调承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2%;加快推进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提高输送能力。提出我市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配套调蓄计划,推动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我市几代水务人为之努力的“多渠输水、多库调蓄”目标有望实现。

  (三)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实施城市自来水厂提质工程,主城区和大部分区市已改造完成。新建及改造老旧管线268公里、一户一表2万余户,二次供水改造57处,全年累计检测水样1800余个、检测项目14300余项,合格率均为100%。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对405个村庄进行村内管网改造,为1322个单村供水村庄安装净化水设施,对1.3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饮水安全确认。

  (四)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组织志愿者开展节水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创建23家节水型单位和3处省级节水教育基地。指导莱西市创建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率达100%。加大非常规水利用,预计全年利用再生水2.6亿立方米、海水淡化水3000万立方米。

  二、保障城乡防洪安全

  今年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达964.2mm,比去年同期多583mm,位居1952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第四位。面对严峻形势,我们超前谋划,超常准备、科学调度,确保了防汛安全。

  (一)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落实大中型水利设施和小型水库市级管护资金,莱西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大沽河移风拦河闸被评为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工程。全市24座大中型水库和499座小型水库行政、技术和巡查责任人全部落实到位。科学调度拦蓄工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全年大中型水库共蓄水3.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1.8亿立方米。

  (二)开展水利设施补短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小沽河等5条边界河道和26条其它河道进行了治理,完成了10座水库和11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安排了水旱灾害防御专项资金,对水毁工程开展修复。

  (三)加强防御准备。完善防汛制度和防御预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储备防御物资80余种。组建8个防御职能组,排查道路易积水路段232处,完成18处积水路段整治,安装防坠网5000余套,更换透水井盖1200余个,清理明沟暗渠30余公里,掏挖雨水斗5万余个,清理淤泥3万余方。

  (四)确保安全度汛。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对全市523座水库和711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186支城市防汛队伍、5300名防汛队员全员上岗,对城区积水区域,采取专人盯守、积水限行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受“巴威”台风影响超强降雨的即墨、城阳等地,连续4天排涝救灾。

  三、保障水生态安全

  我市河道属季节性河道,水体纳污能力低,水生态较脆弱。重点采取截污治污、生态补水等措施,持续改善水环境,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目标。

  (一)提高污水污泥处理能力。采取焚烧、堆肥等措施,市内4.5万吨存量污泥处置完毕,新增污泥实现日产日清,预计全年处置污泥74万吨。完成李村河、海泊河等5座污水厂升级改扩建工程,全市25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230.6万吨/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预计达到 98%,全年处理污水量达7.1亿吨,排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以上标准,蝉联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第一名。

  (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对建成区河道排水口开展拉网式排查,为890个排水口建立了台账,开展主城区管网检测1700余公里。增设李村河沿河23个社区污水管道250余公里,张村河上游截污干管12公里,清除李村河底泥8.2万立方米,恢复李村河、娄山河生态岸线13公里。编制了李村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开展河道生态补水,全市河道总补水量达到2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三)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市440条河道、523座水库全部落实了河(湖)长制,设置四级河湖长4968人。坚持河湖“清四乱”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排查整治“四乱”问题405处。开展美丽示范河湖创建,7条河道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小沽河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疏浚土方503万方,清理林木1085亩;完成449条农村河湖、125条区市以上河道岸线保护规划编制,河道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在供水环节,提高水质监测力度,增加出厂水、管网水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加大重点区域的消杀力度,为居民生活和抗击疫情提供供水保障。在排水环节,每日调度市内各污水处理厂水量、水质等情况,对污水处理厂运行严格落实消杀措施,对排放水和污泥加大消毒剂量,防止二次污染。

  (五)促进农村区域水生态建设。完成11个国家重点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面积58平方公里;推进黄同水库、双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完成57.7%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远超省要求的30%的目标。开展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发放库区移民直补资金7528余万元,补助区市1.79亿元实施水利移民扶持项目。

  四、促进水务改革发展

  实现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我们坚持平台思维,积极开展双招双引。

  (一)搭建好平台。参与承办2020青岛国际水大会并主办了首届“青岛水务发展论坛”,与平度市政府、北京碧水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引进鲁信现代海洋产业基金、青水津膜、中国水务等实体落户岛城;引导创立“水品汇物联科技平台”,吸引国内外优质水处理品牌入驻。

  (二)拓宽筹资渠道。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年内签约资金54.35亿元,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麦岛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全部由社会资本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年内到位中央资金4.4亿元。

  (三)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年内已办结的146件许可事项,全部在承诺时限内“一次办好”。 建立“2110”用水报装服务模式,办理环节压减至2个,办理时间1个工作日,材料减至1项,用水接入“零费用”。加强水政执法,严厉查处非法取水、非法采砂、水保违法等行为。

  市民朋友们!去年“三民活动”市水务管理局收到市民意见和建议21条;今年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9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24689件,市长(政府)信箱132件,信访件16件,目前已全部按期办结。

  2020年,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智慧水务、行业监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文化打造、水生态建设等方面,距离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必将倍加努力,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奋力拼搏、奋发图强,为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推动青岛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贡献水务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