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19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9-12-06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突出抓好流程再造、产业培育、平台建设、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全面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创新创业高地。

  一、抓科技管理流程再造,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一是突出创新谋划。学深圳、赶深圳,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出台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三年作战方案,打好人才支撑、资本助力、产业培育、平台建设、服务提升5场攻坚战,科技引领城建设全面起势,市场化、法治化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步构建。

  二是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大刀阔斧,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改革项目形成和组织实施机制,加强政府主动布局,设立局区(市)会商专项,集中力量办大事,将以论文和专利为验收标准、“撒芝麻盐”的零碎小项目全部砍掉,让只能“把钱变成纸”的项目被拒之门外。革新项目评价机制,评审中进一步加大企业界、基金界、咨询专家、专业机构等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实行“以赛代评”,以创新创业大赛的结果取代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项目的主要评价标准。

  三是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针对企业反映的服务办理时间长问题,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对办理免税的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登记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天办结,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时限由2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两项均已达到全国最短办理时限。1-10月,办理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免税合同3082项;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6648名,其中高端(A类)外籍人才966人,占全省71%。

  二、抓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

  一是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2.0版,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行业龙头创新型企业。组织申报高企1794家,1100家有望通过资格认证,总数将突破3600家。启动高企上市培育行动计划,遴选35家高企纳入上市培育库,成立高企上市服务联盟,新增上市高企4家,总数达24家,海尔生物医疗成为我市首家登陆科创板企业。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全市425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98%,659家高企享受所得税减免21.21亿元。

  二是推动科技项目落地。与启迪控股开展全面合作,全市累计签约项目87个,落地公司38家。引进中国三大药物所中的两家——军事医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其中,军事医学研究院5个项目落地,疫苗佐剂项目达产后将带动产业经济效益过百亿。依托百洋医药建设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医疗领域科技赋能,打造医疗人工智能中国高峰,推动生物诊断试剂、人工心脏等一批项目落地产业化。

  三是增强产业人才支撑。靶向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新增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助推智慧家居、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突出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向,47人新入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累计支持256人。累计建立“国(境)外引才引智工作站”32家,青岛第八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四是强化科技惠及民生。面向人口健康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使更多创新成果服务百姓。青大附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开展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成为亚洲跨度最大远程手术。支持中皓生物研发的“脱细胞角膜植片”获批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帮助广大眼角膜患者解除痛苦。配合突破平度莱西攻势,设立平度莱西新生儿残疾筛查专项;针对青岛地方多发病,在甲状腺结节、痛风和肝病三个领域部署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科技惠民。

  三、抓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一是打造重大创新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内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正式启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三个重点项目主体完工、年内竣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下线,标志我国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6月,山东省、中科院、青岛市签署三方共建协议,共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和山东能源研究院,打造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和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加快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和建设。已落地五年的哈工程船舶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152家,注册资本16亿元,实现产值6亿元、税收4000万元。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百公斤级小型涡喷发动机投入量产,销售额超4000万元。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开展战略合作,致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青岛研发基地落户,打造北方地区集成电路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全省首批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中,我市2家获批,数量居全省首位。

  四、抓科技服务体系打造,提升城市创新活力

  一是促进科技企业和资本结合。设立500亿元规模科创母基金,首期120亿元,重点支持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深化科技金融投(保)贷联动业务,取消机构准入限制,通过投贷、投保贷、跟贷等多元组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1-10月,为43家次企业提供1.65亿元支持,同比增长59%。开展“千帆融资通”对接活动,组织平台、区市、园区、专题四大板块活动19场,参与项目(企业)126个(家),对接资金需求近12亿元,实现融资2亿元。

  二是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引入知名科技服务机构,以平台思维打造标杆孵化器。引进华夏基石落户市南,注册成立区域总部,并引入头部企业在青设立北方总部。引进春光里落户市北,打造创投生态综合体。引进创业黑马落户崂山,打造独角兽创新加速基地。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落户平度、即墨,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和产业培育平台。在今年“千帆汇”创新创业大赛中进行改革创新,首次引入深圳元素,设立深圳赛区,办赛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三是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200余场,发布成果近2700项,征集合作需求近220项,达成合作意向530余个,合同金额超2亿元。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全市技术经纪人达到839名。筹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已向科技部提报建设方案,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

  一年来,市科技局通过“网络问政”“行风在线”“三民活动”等各类政民互动平台,收到意见建议144条,逐项分解,一一落实,全部办结。其中,针对《问政山东》节目曝光的高企补助拨款不及时现象,我们汲取教训,改进作风,严肃整治科技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服务不到位问题。针对近日《青岛日报—曝光台》报道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补贴政策落地不到位问题,我们立行立改,修订政策,目前新的创新券管理办法正在研究论证,争取尽快出台实施。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们虽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但对标先进城市,对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些不足:如科技型企业队伍规模不够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科技服务业水平不够高、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够足等。2020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夯实科技人才支撑,强化金融资本助力,壮大高新产业培育,打牢高端平台建设,做足科技服务提升,持续深化科技引领城建设,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型城市,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