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2018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12-10
字体大小: 打印

  2018年,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在惠民生、提升城市美誉度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一、夯实全民健身基础,推动群众体育再上新台阶

  我们把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作为工作着力点,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六边”工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体育总局在我市召开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现场会,推广青岛特别是城阳区的经验。

  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连续4年把建设100处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列为“市办实事”,现已全部交付使用。新建或更新了各型健身设施570处,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符合条件的学校场地分时段向市民免费开放,全市健身设施已达9200余处,基本上建成了城区“8分钟健身圈”,实现了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

  二是做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服务。认定扶持了97家少年儿童体育培训基地,全市140个乡镇、街道和部分村庄、社区已经组建了体育总会,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5万人,全民健身辅导站点5200余处,初步构建了亲民、便民、惠民的健身服务网络。完成8000余例国民体质抽样监测,达标率95%,比全国和省总体水平分别高5.4和3.5个百分点,为更好地指导市民科学健身提供了依据。

  三是丰富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了登山节、社区健身节、毅行健身大会、国际武术节、智力运动会、“青岛球王”系列赛、崂山100公里挑战赛等100余项市级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社区级活动1000余项,直接参与群众近500万人次,跻身2017年度全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第八名,并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

  二、精心承办第24届省运会,实现办赛参赛双精彩

  举全市之力高标准完成了第24届省运会的承办工作,全市体育系统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创历史性地完成了参赛任务。

  一是办成一届高水平体育盛会。严格执行竞赛规程,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实现了竞赛组织“零投诉”。当好东道主,服务保障热情周到、优质高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较好新闻舆论氛围。尤其是通过开闭幕式大型文体展演,充分展现了我市人民开创新时代的豪气与激情,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点赞。另外,还成功举办了全省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

  二是创造省运会参赛新辉煌。我市代表团派出1365名运动员参加了25个大项623个小项的角逐,共获得265枚金牌、161枚银牌、166枚铜牌,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省第一,并囊括大会所设7个奖项全部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截至11月底,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得全国以上比赛冠军75个。

  三是极大提升了我市体育场馆建设水平。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新建和改造体育场馆16处,其中新建场馆6处,使我市重大体育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本届省运会的主场馆——青岛市民健身中心是按照承办国际大型赛事的标准打造,是目前全省最大的体育场馆,为今后承办更多更高水平的重大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优化体育市场营商环境

  体育产业是老百姓受益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目前,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较好,根据省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市体育产业同比增长11.2%,已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是积极引进优质体育产业项目。到目前为止,共走访企业和部门68家,走访190余人次,正式签约项目5个,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的签约项目5个。其中,青岛运动医学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已于近期正式签约,将打造成亚洲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新、专业医疗水平最高的综合型运动医疗康复和训练基地。

  二是推进体育部门“放管服”改革。将13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列入“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均达到了“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要求。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办理效率提高了20%,市民通过政务网随时可以查询办理进度;压缩审批时限,承诺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一半;精简审批材料,取消1项无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同时,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活力。将羽毛球、田径、乒乓球等9个项目的裁判员等级认定职责转移给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

  三是促进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对全市60余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确保群众参与高危体育运动时安全。体育彩票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销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实现4年销量翻一番,预计今年总销量可突破35亿元,比上年增长7亿多元,有力地支持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打造城市品牌,让体育更好彰显青岛魅力

  融入城市的体育最具魅力,拥有体育的城市更显活力。我们着眼打造城市品牌,让体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一是深化“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青岛峰会欢迎晚宴上向与会嘉宾介绍“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这是对我们致力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最大肯定。今年成功举办了克利伯帆船赛等5项重大国际帆船赛事活动,自主品牌——“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首次被纳入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系列活动,荣获最佳赛事组织奖,习主席和普京总统等5国元首参加了颁奖仪式。全年共组织5.2万人次参加了公益帆船体验和培训活动。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二是加快青岛足球事业发展。正式出台了《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目前现役各级国家队中青岛籍运动员共14名。协助市教育局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全市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已达302所,其中国家级162所。全年组织各类足球赛事5000余场,近5万人次参赛。为丰富我市青少年足球赛事,加强对外交流,同城阳区一起成功举办了“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306支队伍参赛。

  三是把青岛马拉松打造成新城市名片。2017年以来,马拉松运动在我市呈现井喷式发展,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今年同各区市一起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0场,800人以上规模的跑步赛事18场,参赛总人数超过10万人次,较去年增加了18%,特别是青岛马拉松连续两年加入“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吸引了22个国家和地区近2.5万人参赛,通过央视直播,展现了青岛的活力和魅力。

  五、注重从各个渠道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

  2017年“三民”活动期间市民提出意见建议28条,今年我局还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17条,其他政民互动意见建议300余条,全部按期办复,并将一些好的建议纳入了年度计划或发展规划,有利推动了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

  从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重建设、轻管理,重开放、轻宣传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在探索社会力量办体育过程中还存在服务保障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

  展望2019,我们要继续聚焦民生,不断奋进,再创佳绩。

  一是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列为“市办实事”,更加注重“问需于民”与“建管结合”。规范体育社团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承办赛事,加强监管,提高办赛水平。不断地组织丰富的群众健身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二是推动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梯队建设,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力争向国家队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并在全国以上的大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让竞技体育更好地体现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是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优质体育产业项目,培育体育产业园区和体育特色小镇。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我市足球、篮球、羽毛球职业俱乐部实现高水平发展。推进体育行业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体育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四是持续打造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继续扩大和提高“远东杯”、帆船周等帆船赛事的规模和办赛质量,不断深化“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举办好第三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青岛马拉松、“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等赛事,积极申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体育赛事。借助体育赛事活动平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