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17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12-0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7年,市科技局根据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围绕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和促进科技惠及民生,着力抓好“两聚焦、两强化”,努力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聚焦高技术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一)“一业一策”推进高技术产业培育。着眼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发力点,遴选重点产业方向,编制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和航空航天四个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为区市科技招商提供指导和参考。牵头制定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明确25个高技术产业未来5年发展计划,着力推进仪器仪表、虚拟与增强现实、可穿戴智能设备等8个细分产业培育发展。

  (二)抓细抓实科技大项目。加快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事业单位注册成立,集聚中车研究院、西南交大等一批高端资源,总投资近23.5亿元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实验室等4个重点项目立项实施。海洋国家实验室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获批国内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微电子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固态锂电池、轻质高强铝合金、3D金属打印粉末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三)提升引进院所服务能力。通过“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和国际系”四条主线引进建设的高端研发机构达48家,集聚高端人才4700人,与近千家本地企业开展合作,带动仪器仪表、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发展。其中,中科院青能所与华通集团共建国内最大的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工程,与琅琊台集团共建年产值5亿元的国内最大海洋微藻脑黄金生产基地。北航研究院获批虚拟/增强现实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工程船舶科技园建立7大公共服务体系,入园企业近百家。中科院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建设国内首个2万米高空轻型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台,涡喷发动机已实现产业化。

  (四)靶向产业精准招商。结合我市重点产业需求,精准引进高端研发机构,西北工大、中航九院、中科曙光等研发机构落户,北航与歌尔共建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创新科技招商思路,充分发挥已落地央企“集团军”优势,开展体系化招商,“以所引所、以企招企”。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深化战略合作,总投资15.7亿元的力神动力电池项目启动建设,仪器仪表产业园二期即将开工,着力打造“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中船重工集团在青组建中国船柴总部,着力打造高、中、低速全系列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五)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是抓高端人才集聚。积极争取本地创新人才进入“国家队”,新入围科技部创新人才计划13人(单位),占全省1/3,11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首批试点的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发展。二是抓领军人才发展。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累计支持175人。三是抓青年人才培育。实施青年博士人才专项,支持35岁以下博士开展应用研究,累计立项494个,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二、聚焦企业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一)做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高企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一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会同国地税组织高企培训25场,参训企业近3000家。申报受理由一年一批改为两批,并增设异议申辩环节,力争符合条件的企业“一个也不能少”,全年申报1342家,同比增长88%,高企总数将突破2000家。二是有效落实高企税收减免政策。486户享受高企所得税减免,减免额25.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62%和16.34%。170户享受小微、软件、农林牧渔等其他类所得税减免,高企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率达89%。

  (二)做优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千帆计划”,精准施策,加快“小升规”“企成高”,累计入库“千帆”企业2461家,初步形成千帆竞发态势。一是落实优惠政策。893家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加计扣除额近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0%和50%。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落实国家研发费加计扣除由50%提高到75%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引进科研院所享受进口科研设备免税政策。二是促进共享服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入网设备3150台套,提供服务6500家次,联合海关率先在国内搭建进口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收录文献8亿条,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免费为150家企业建立文献服务站。科技大数据、科技服务进园区、知识产权公益培训等线上线下服务成为企业创新、创客创业的“贴心小棉袄”。

  (三)做强领军企业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大企业融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抢占位势和先机。海尔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云平台入选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方案;中车四方350公里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上线运营,创造了“青岛速度”,牵头承担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信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助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打造一批行业“排头兵”。云路先进材料公司非晶带材研发和产业化国际领先;明月海藻公司海藻酸盐生物制品产销量世界第一;昌盛日电集团“光伏+农业”模式在28个省市推广,建成综合园区100余个。

  三、强化科技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优化孵化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培育。创业孵化连续3年列入市办实事,累计认定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20家,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总量突破110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孵化器累计入驻企业1.3万家,毕业740家,培育高企230家,上市(挂牌)116家,带动就业7.7万人。年内各类孵化载体服务创业企业1万余家次,创客10万人次。打造千帆创新创业品牌,开展天使投资对话、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千帆成长营、技术转移大会等系列活动,助推百姓实现创业梦想。

  (二)优化技术转移服务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和技术转移补助办法。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出台国内首个地方服务规范。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打造海外技术转移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成果交易模式,首次进行“互联网+”拍卖,累计挂牌成果4024项,成交466项,成交额8.4亿元,全市技术交易额将突破120亿元。

  (三)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一行三局”紧密合作,积极推进“银企对接”“投保贷”“政银保”等工作,不断创新股权、债权、担保、保险各种融资模式和产品。推动股权融资,新组建基金6支,孵化、天使等各类基金总数达30支,累计为185个项目投资8.38亿元。强化债权融资,通过担保、保险等手段的增信作用,为101家次中小企业提供3.42亿元贷款,累计为449家次中小企业提供14.8亿元贷款。其中广受欢迎的专利权质押保证保险贷款政策范围扩大至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累计为74家企业提供2.61亿元信贷支持。

  (四)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推动专利运用保护。强化专利创造,1-10月,全市发明专利授权473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1万件,均居全省首位。20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车四方获批国家专利战略引导计划项目,并与海尔同被授予省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单位。促进专利运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重点城市,国家给予2亿元支持。积极推动高价值专利培育,海尔专利运营子基金年内正式运营。加强专利保护,开展“护航”“闪电”等专项行动,全年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60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我市首次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市。

  四、强化科技惠民,促进民生改善

  (一)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西海岸新区获批省级农业高新区。新增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19家,总数30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入孵企业380家,带动5万余农户实现创收,800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推广新技术76项,服务农民41万人次,新选育农业新品种20余个,丰富了百姓餐桌。

  (二)加强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针对食品安全,开展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系统建设,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着眼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热泵清洁能源工程示范,累计供热150余万平米,减排二氧化碳4万余吨。支持城市道路空气监控系统开发,实现空气质量数据实时发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车辆4.4万辆,建成及在建充电设施1.4万个。

  (三)加快医疗健康研发创新。围绕重大和地方疾病治疗,组织开展近50项临床研究。启动实施“海洋生物医药开发计划”,布局研发一、二类新药和生物功能制品30项,以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为试点,下放项目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实现从研发、中试到产业的一体化设计。推动医联体建设,支持市立医院与15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建临床医学共享中心,诊疗服务9000人次,缓解百姓看病难。创新药物研发取得突破,I类新药“重组人白细胞介素”进入临床,可有效提高肿瘤放化疗患者免疫力;全省首个人用乙型脑炎灭活疫苗进入III期临床。

  (四)开展科技精准扶贫。面向平度、莱西等区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近30项,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30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金7800多万元。开展科技对口帮扶,帮助西海岸李家店子村建成该区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实现从省定贫困村到脱贫致富示范村的飞跃。与菏泽签署扶贫协议、与甘肃陇南结对帮扶,重点在农业新技术推广、科技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

  去年“三民”以来,市科技局通过各类政民互动平台收到市民意见建议193条,我们高度重视,将意见建议办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逐一研究办理,已全部办结。一年来,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培育高技术产业等方面思路还不够广、实招还不算多。今年市委巡察,也反映出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科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认真剖析,加快整改,修订出台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项目管理机制,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努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需要我们有新作为、新担当。2018年,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培育,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企业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百千万”培育工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民生改善,实施科技惠民示范工程,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着力强化科技管理改革,深化“放管服”,建立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机制,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更强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