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我市应借地铁工程同步建设地下停车场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01-31
字体大小: 打印

  数据显示,我市车辆已超过240万辆,列全省第一和全国第16位,并以每月2万多辆的速度激增。2017年,市内4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车辆超过71万辆,停车泊位49万个,其中占路泊位25万个,总缺口超过22万个。近五年来,四区停车缺口不降反增了6倍多。近期调研市城管、建委、公安、华通及市政空间开发公司等,竟然都拿不出最新准确数据,可见管理之混乱。

  如今,即使不计外来车辆,四区车辆与泊位比已超过1.3:1(实际感觉更高)。我市停车最难的台东商业圈,利群商厦的地下停车场竟改做超市了。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将自身应有的停车服务推给社会的现象极为普遍。市区道路一侧甚至两侧的占路停车,已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如遇急救事故,必然妨碍交通,危及生命。

  据报道,巴黎人口约1200万,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但交通状况却明显好于青岛,这与停车解决的好有很大关系。巴黎的地铁站多与轻轨、城际、公交和出租车站相连,而且地下6~7层的立体停车场比比皆是。这种多元立体交通联网,不仅保证了大量人员的及时分流,而且方便了驾乘人员在地下交通节点完成换乘,有效缓解了路面堵车、停车难题。

  我国城市停车难是“楼高路窄”规划的普遍问题。如今,要在建筑拥挤、楼市火爆的城区再补建上百万个停车位,就只能向地下要空间了。目前,我市正在建设的地铁工程,既是解决道路拥堵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大规模建设地下停车场的大好时机。然而调研发现,地铁3号线22个站口原规划建停车场13个。但实际建成后,除两头的地铁站与火车站共用停车场外,竟一处未建。错失了借地铁工程同步建设地下停车场的最佳时机。

  虽然地铁工程与地下停车场同步建设,能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速度,方便停车换乘,减少占路停车,有效缓解道路拥堵,但根据我国城市建设“专款专用”的原则,地铁工程若不含地下停车场建设资金,两项建设就难以科学发展,同步进行。为加快我市停车场建设的供给侧改革,用“地下停车、地面行车”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再提三点建议。

  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铁与地下停车同步建设。由政府主导的地铁工程,是补救和配建城市停车场的最佳项目。为此,我市应抢抓地铁工程四处开挖、道路围堵、便于建设的有利时机,借助国家车船税和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引导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实现地铁工程与地下停车场及商业市场的同步建设。建成后,参照国家“路内高于路外”的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地面高于地下”的鼓励政策,引导地下停车,实现多种经营,根本解决占路停车问题。

  二、预售地下停车位,众筹与地铁同步建设。我市商品房车位售价多在10万元以上,有些甚至已超过20万元。年租金也多在3600元以上。按我市地铁规划,到2020年建成线路11条,站点250个。现以预售50万个地下车位,分别按最低2万、3.6万和5万元出售10年、20年和30年使用权(可继承、转让、议价续租),再按不同或“黄金”地段拍卖计算,即可阶段性“众筹”建设资金约200多亿元,加上社会资本投入和地下商业经营,就能基本解决地铁停车场建设的启动和维持资金。

  三、明确政府职责,加快停车需求的供给侧改革。我市停车场管理职责已划归城管,但停车场管理办公室在公安交警,停车场建设联席会议在建委,停车场建设还需国土、规划、发改、建委、城管、人防和产权单位共同努力。然而十几年来,因没有相关考核机制,各方没有积极性,甚至连泊位数据也没兴趣搞清楚。对此,建设企业无能为力,停车问题日益严重,泊位缺口不降反增,供给侧改革长期滞后。

  为此建议,我市应强制商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开放或提供停车服务,并借鉴长沙市政府牵头、规划审批、发改立项、建委发包,企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开创我国以社会众筹推进地铁工程与地下停车场同步建设的先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