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目前,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中医人才匮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现行中医教育培养方式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二是中药产业集中度低,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三是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建议:政府加强引导,推动卫生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中医院、相关技术企业,实现中医药资源有效配置,加快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推动中医药发展与现代技术结合,实现由数字化传承,规模化应用,到大数据智能化发展。
1.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中医药服务资源。数据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20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人传承危,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家庭医疗等模式兴起,中医要适应时代发展,建立临床及科研数字化临床术语应用体系,围绕中医师等核心资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智能新型诊疗平台,不断优化中医药诊疗服务。
2.打造智能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推动中医发展传承。中医“人传人”的传承模式,难以像西医一样大批量培养进入临床的医学人才,中医师的教育培养在质和量方面都不能与社会需求匹配,这是制约中医发展的一大痛点。开发智能化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通过收录中医古籍、病案、方剂以及知名中医的诊疗思想、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和处方经验、临床实践进行整合,形成在线的辅助学习和辅助诊疗系统,可以让小医师开出大处方,为普通医生搭建学习平台,提升诊疗能力,推进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3.构建中药材智能追溯系统确保中药质量安全。中医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经过多次倒手,出现问题难以追溯源头,另外,药材种植标准不统一,给了不法商贩以次充好的机会。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从源头把关,保障中药材质量,打造中药材流通智能追溯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同时积极利用中药材电商销售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保障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在多方面形成数字化药材管理体系。
4.开发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智能设备满足社会需要。一是建设智慧中医药房,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研发智能煎药机,将煎药过程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电子处方的自动接收、条形码煎药单的打印、浸泡、煎煮、包装、发药等环节信息的全程计算机传递与控制,实现质量控制与追溯。二是开发智能化脉诊设备。中医对脉象的表述没有量化的指标,医生的感知与经验在诊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将脉搏波的幅度、频度等指标定义成数据点,把中医对于脉象的抽象描述转化成具体的数字,开发像智能手表、手环一样采集用户脉象数据的便携式智能脉诊设备,推进中医的健康大数据建设,积累挖掘数据价值,让中医在智能化诊疗、健康管理方面大有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