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修改老年人乘车优惠政策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01-31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到2015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1万,占总人口的20.6%。其中80岁以上老人26.5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5%。

  日前,青岛市下发《关于印发青岛市优待老年人规定的通知》。其中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60—64周岁老年人半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据初步统计,自实施60-64周岁老年人半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以来,全市老年半价卡日均刷卡11.76万笔,老年免费卡日均刷卡34.5万笔。

  推广对老年人的惠民政策,给广大老年人福利的出发点毋庸置疑是好的,但是很多老年人由于坐车免费,早高峰时期乘车出门晨练或者赶早市,与上班族、学生挤占公共空间,造成了交通压力,甚至是社会问题。老年人行动迟缓,高峰时段出行,乘公交的老年人挤占了有限的公交资源;不仅耽误自己宝贵的时间,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通不便,给不得不按时到岗的上学族、上班族增加了负担。而且老年人本来身体就欠佳,高峰时段乘车,老年人的乘车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如因公交车拥挤而发生不该发生的扭伤、碰伤、挤伤等意外,加之公交车人多拥挤,车内空气污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就更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国内很多地方做了一定的调整,如:上海、南京、苏州、郑州等地,都采取了取消优惠乘车改为发放优惠补贴,或是高峰期取消老年卡优惠等措施。上海是从2016年6月26日零时开始,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本市户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取消了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待遇。取而代之的是对上海户籍老年人进行新的综合津贴制度,具有上海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综合津贴,标准按照年龄段分为五档,从65周岁一直到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补贴。根据媒体调查,免费乘车取消之后,老年人坐车的比例下降了很多,可以起到调节客流的作用,也会在高峰时段中,减少一些年轻人与老年人因让座等问题的冲突几率。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发放老年综合津贴的方式更加灵活实用。让一些无法出行的老年人同样受益。鉴于社会在变革的同时需求多元化也在呈上升趋势,一些福利的政策也应该随之调整。免费乘车变成补助津贴的方式,给老人的福利货币化,对老年群体实行阳光政策全覆盖,体现更加公平的原则,让老年人获得更多实际的福利,也较为贴近实际生活。

  为此建议:

  1.改变目前免费乘车的惠民模式,改为发放补贴让更多老年人受益,同时老年人也会考虑到交通成本问题减少随意坐车出行的观念。

  2.如果补贴过高造成财政负担,可以考虑设置改变打卡模式,设定早晚高峰时期,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老年卡不能使用,减少与学生族、上班族争抢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