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青岛智能制造高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01-31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9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381.8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36.5亿元,增长8.6%。

  在世界经济持续处在深度调整的阶段,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青岛企业必须正视面临的外部挑战,加快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步伐,提升竞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将成为青岛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突破口和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青岛大力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通过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推出《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努力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新常态下青岛工业转型升级新动力,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从总体来看,青岛智能制造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并且依此确立了青岛在互联网工业领域的优势,涌现了海尔、红领、双星、森麒麟、正大等一批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用自身业绩也证明了智能制造的潜力以及对青岛的贡献。

  但青岛智能制造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来成为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动力。

  首先是涉足智能制造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虽然智能制造在青岛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在电子家电、服装、橡胶、食品等领域都有企业深度进行智能制造的探索,但企业数量并不多。在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未来布局“标配”的时代,相对于率先发力企业的一骑绝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无动于衷的企业在剧烈的产业变革中被时代甩掉。前车之鉴已经很多,“全球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广饶”,而今天广饶的轮胎产业因为缺乏变革已经步履维艰。同时,青岛还有诸多重点产业至今没有智能制造的模范工厂。

  其次是智能制造企业的品牌树立乏力。

  制造业是青岛的优势,并且产生了两代“五朵金花”,尤其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构成的第二代五朵金花成色最高。但第三代“五朵金花”迟迟不能出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品牌企业的乏力,很多的企业从事的是工业产品或者中间产品,青岛在制造制造方面已经出现了酷特智能这种主打制造模式输出的制造服务企业,但近年来却没有诞生类似小米这种终端品牌企业。而且从制造业总量以及智能制造水平来看,青岛与深圳、苏州等城市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潜力方面也不及成都、武汉等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城市。

  再次是智能制造的金融支持力度较弱。

  智能制造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地处即墨的智能化工厂的投资是17亿元,即墨的即发、海立美达、浩尔服饰、方冠摩擦、红妮5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近亿元。对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服装、轮胎等产业领域的企业来说,不进行智能改造是等死,而在资金不足的前提下进行智能改造等同于找死。但从目前来看,金融业对于智能改造的热情并不高,这也是制约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改造的关键。

  最后是青岛百强企业规模和位次得降低。

  近年来,青岛市百强企业在中国500强企业排名和山东省百强企业排名中所占份额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以山东省百强企业排名为例,从2014年有将近20家企业入围,持续降低到2016年11家企业入围、2017年有12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中得青岛企业也在逐渐减少。

  制造业对于青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制造业形成的品牌之都的美誉是青岛扬名海内外的根基,在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贯彻中国制造2025、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青岛需要在制造业方面重树自身的优势,依托已经初具规模的智能制造能力,建成全国智能制造高地,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代,迎来青岛先进制造业的腾飞。

  为此,对青岛智能制造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智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行业迈进。充分利用海尔、红领、双星、森麒麟、正大等企业在电子家电、纺织服装、橡胶轮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单体智能制造优势,推进青岛智能制造行业示范工程,在青岛优势产业领域扩大智能制造的应用范围,通过产业引入智能制造带来的整体优势增强,实现青岛在电子家电、橡胶轮胎等青岛优势产业的补强,进而加大对行业的统领优势。今年4月,在即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办公室的推动下,做了19年内衣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红妮集团与青岛酷特智能有限公司签订改造合同,复制酷特C2M个性化定制模式,开智能C2M下单、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执行、智能仓储等平台系统,打通企业现有的各流程,集成信息化体系,目前已经初战告捷。建议青岛在成熟的产业领域推进全行业性质的智能制造。

  青岛近年来重点打造了在全国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机车产业,而且引进了空中客车直升机等高端制造项目,外加具备一定规模的造船产业,需要加快进行智能制造的步伐,占据行业高端,凸显青岛国际都市地位。

  二是加大金融业对智能制造的支持。针对金融业对企业智能改造的参与力度不强,采用多种金融手段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2017年,中车四方股份、中车青岛四方所、酷特智能、特锐德电气获批的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共计获得4160万元国家财政资金补助,项目数和资金数额均居同类城市之首。但对于四家企业获批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近9亿元的总投资来说,4160万元仍然是很小的比例。而且很多规模更小的企业根本得不到这些专项资金。建议政府推进金融创新,加大对企业智能制造的支持,此前,双星集团与平安银行共同发起首只轮胎行业产业基金,双方将在轮胎全球化整合、“互联网+”、“物联网+”、轮胎智能制造、汽车后市场智能服务、绿色轮胎、物联网智慧轮胎、轮胎绿色回收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外,青岛双星还与国信资本合作发起产业并购基金。

  三是推进第三代“五朵金花”的培育工程。依托青岛企业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先发布局优势,推动企业加大品牌推广,增强市场占有率,在保障青岛制造在工业产品和中间产品优势的前提下,加大对市场终端产品的品牌推广力度,早日培育出青岛的第三代“五朵金花”。世界经济波澜壮阔,但品牌经济依旧是永恒的主题,在新旧动能转换时代,青岛品牌经济近年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直在弱化,一方面,老一代品牌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另一方面,新的品牌企业潜力不足,品牌之都已经多年没有诞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品牌发展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只有时代的品牌,没有永恒的品牌。

  四是提升青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相对于苏商、浙商,鲁商一直长于产品制造而弱于商业模式创新,这也是北方民营企业难以做大的原因之一,政府应该强化对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的培养、提前布局民营企业加班人的培养、探索职业经理人对民营企业基因改造等工程,实现青企在制造业和模式创新方面的齐头并进式发展。同时,加大在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双星的星猴快车服务模式、红领的定制平台打造,均是主打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交互体验,具有较大的潜力。

  五是提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智能制造将会带来大面积的人力替代和人力结构调整,比如,森麒麟投资6.5亿元新建高度信息化、智能化轮胎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50%,人力成本比同等规模传统企业降低75%,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8%。正大集团投资17亿元建成年产能13万吨的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食品深加工企业,一条包子生产线一个小时可包24000个一模一样的包子。智能制造带来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挑选将深度影响区域产业的发展,在智能制造时代,高端智能制造管理人才提供能力将是区域经济吸引力的重要参照指标,青岛需要早做布局。在这方面,青岛需要加强向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打造青岛智能制造人才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