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01-31
字体大小: 打印

  我们青岛,具有优美的海岸线,以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闻名于世。且有崂山名胜古迹独步天下。为推动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我市的综合实力、创新活力、人文魅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打下坚实基础,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充分发挥青岛旅游的品牌优势和在城市国际化中的排头兵作用,重点补齐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高端消费外流等短板,努力实现高端旅游和商贸消费新突破,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购物消费新天堂。

  (一)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制定实施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旅游产品、营销、功能、服务、管理、环境国际化。拓展“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共享旅游等新业态。依托八大关、海底世界、崂山等自然山水资源,挖掘城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与休闲、餐饮、会展、文化、健康等特色潜力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大型品牌主题公园,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和品牌,加快形成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协作机制,打响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度挖掘市域山水林田湖和文化等资源,重点培育农事体验、民宿乡居、绿道骑游、户外拓展、休闲养生等特色旅游业态,加快区(市)旅游新业态培育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三)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化商贸业布局,提高商业街国际知名度,实施名品进名店、名店进名街战略,运用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营造既有国际品牌集聚,又有浓郁青岛特色的高品质购物体验环境。

  二、打造我市国际化知名品牌,助力旅游业发展

  (一)着力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

  充分利用我市曾举办奥运会国际帆船赛、每年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优势,大力打造我市会展品牌,重点补齐国际机构和组织入驻率不高、承办国际会议层次不高、会展服务功能不完善、国际体育赛事少、运营能力不强等短板,实现承办国际会议展览和体育赛事的重大突破,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会议举办城市、会展之都、赛事之城。

  1.打响全球会议目的地品牌。加强与国际机构和国家部委的合作交流,着力引进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国际会议、高端论坛项目。充分发挥在青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争取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在青举办。充分利用我市国际会展中心、奥帆基地和西海岸新区中铁世界博览城的会展场所,培育引进专业会议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提升举办国际会议承载服务能力。完善以中铁世界博览城为中心为重点的大型会展场馆布局,创新经营理念和运营机制,提升会展服务水平和配套能力,打造会展创新创业基地。

  2.增强国际体育赛事组织能力。按照国际一流水准,推进一批重点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提升,提升本土赛事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大力培育发展本土职业体育俱乐部。加强与国际性体育赛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以国际帆船赛为依托,创新体育赛事开发推广方式,大力培育引进体育赛事运营企业和项目,形成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办赛模式。

  (二)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补齐“互联网+”发展不足、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不充分、科技研发有效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国际经济合作参与不深等短板,着力在集聚高端要素、培育前沿产业、发展高端产业、扩大经济开放度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创新活力之城的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1.拓展国际创新创业载体。以青岛高新区和蓝色硅谷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发挥国家高新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特色小镇、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开放式创业街区和高端众创空间,形成聚合高端要素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空间体系。

  2.构建国际前沿和高端产业集群。落实“互联网+”战略,深入实施信息经济与智慧应用互动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3.打造国际开放合作高地。加快营造高标准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国际创新型企业。扩大优质服务产品输出,建设高能级服务贸易产业园区。推进国家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枢纽城市,支持企业用好国际国内资源、技术和市场,建设一批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实施一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

  三、着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发挥青岛历史人文优势,重点补齐地域文化特色挖掘推广不够、重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较少等短板,讲好“青岛故事”,努力实现国际文化交流和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新突破。

  1.塑造文化品牌个性。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精神和特色,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商业、文化等产业融合,通过“旅游+”和差异化策略,开发青岛民俗、崂山道教文化、琅琊台、即墨古城、三里河等青岛人文旅游资源。发挥青岛本土社会有名气的名人、明星等,助推青岛旅游。

  2.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加强经常性对外交流。深化发展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更好地挖掘友城资源,增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事业,支持艺术团体创作富有青岛特色和国际元素的作品。

  3.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岛城书香”工程,建设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国际化公共文化空间与设施,积极引进国际文化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拓展国际视野,提升青岛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国际意识,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能力。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弘扬“多元化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开放包容、多元共融的城市文化,深入开展文明出行、文明行为、文明服务、文明社区等系列文明行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