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01-31
字体大小: 打印

  一、基本情况

  青岛是全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比例大、高龄化突出、空巢化严重的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高龄人口增速快于全市老龄化平均水平,高龄人口性别比例相差明显,老年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男性明显少于女性。

  二、存在问题

  尽管青岛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是现阶段也遇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还有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一)居家养老模式推行缓慢。由于居家养老标准化缺失,服务功能整合难度大,投入力量大,运营风险大,缺乏盈利模式等原因,社会力量基本不关注这一板块。目前仍处于低标准、低服务水平的状态。不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尚不够完善,服务的内容过于单一,无障碍设施的改造还未提上日程。

  (二)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逐年攀升。尽管我市对养老机构有每床、每月200-300元的运营补助,但养老机构改善设施、员工工资、房屋租金等成本增加过快,而收费不能过高,导致养老机构运营成本快速攀升,大部分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

  (三)养老服务专业队伍数量少、留人难,结构不合理。养老行业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导致相关人才短缺和流失严重。高素质专业人才不多,养老机构需要的康复师、心理师、中医骨伤等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年轻人不多,现有护理员大多数是“4050”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找不来人,用不上人,留不住人”的现象比较严重,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程度有待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养老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还不充分,造成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政府和社会力量不平衡,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的局面。同时,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与老年人养老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五)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实现难。对于微利甚至不盈利占比很大的养老机构而言,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成本较高、负担较重。医疗护理保险、医保统筹等问题亟需解决。养老机构与医院合作难。同时,临终关怀医院也满足不了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推广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家养老,其小型化、便民化、多样化的特点可极大推动养老水平的提高。完善扶持补贴政策,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高龄老人补贴政策集中、集约使用。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发展、居家生活设施无障碍改造。鼓励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补贴因居家养老产生的护理需求。发展互联网“云”的应用以及开发APP应用程序,提升居家养老的便利性、科学性、社会性。

  (二)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完善扶持补贴政策,扶持社区养老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根据消费价格指数及时调整房租补贴和物价补贴。逐步提高现行补助标准,鼓励养老机构收住生活困难老年人。完善老年人意外保险制度。支持慈善公益组织参与养老产业,鼓励冠名捐建养老机构,引导捐资设立养老服务类非公募基金会,资助老年人慈善公益项目。

  (三)推进护理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扶持驻青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实施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定期免费培训。探索实施入职年限补贴制度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在住房和落户等方面对优秀护理人员予以一定政策倾斜。每年争取一定的公益性岗位投放到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四)发展地域特色的中高端养老产业。鼓励和扶持高质量老年用品、器械、保健品等研发、引进和推广,举办国际老年用品博览会。加快高端养老服务业发展,发展国家级生态健康产业园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团队或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立足长远、积极谋划,坚持在市场主导作用下,系统研究出台一系列能够有效促进养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指导产业健康发展。以老年大学为依托,深入社区,发展文化养老服务产业。

  (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养老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立养老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抵押担保方式,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支持养老产业发展。鼓励保险企业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和商业长期护理险试点。通过政府购买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

  (六)加强养老产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养老”,“标准化+养老”。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引入互联网、热线电话、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养老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推进健康管理信息化,通过居家养老网络和家庭医生平台,建立高龄老人健康管理电子档案。加快推进“标准化+养老”,健全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框架,建立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成立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养老服务工作者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