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称号,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加快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10月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步伐,尽快提出创建“健康青岛”的工作目标,以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宜居幸福国际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建“健康青岛”的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等等,为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
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城市发展实际,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以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为重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推动健康城市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营院,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可以看出,建设健康城市所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和提高创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也丰富和深化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同时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健康城市的发展
我们国家从1994年8月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启动健康城市项目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到世界性的健康城市规划运动中。
特别是SARS以后,中国健康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中国卫生部的鼓励和倡导下,许多城市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纷纷自觉自愿地开展健康城市的创建。其中苏州市和上海市的工作颇具典型。
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建设健康城市、区(镇)活动,并确定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大连市、克拉玛依市、张家港市、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十个市(区、镇)为全国第一批建设健康城市试点,拉开了中国建设健康城市的大幕。
健康城市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上”的理念;嵌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机架构。它是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与长期以来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健康青岛”建设的建议
1、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青岛,理应率先行动起来,制定《健康青岛发展纲要》,统领创建“健康青岛”各项工作。
2、围绕(1)为市民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3)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5)能使其居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6)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8)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权利;(9)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够使更多市民享受到健康服务;(10)能够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等目标内容,制定相关工作的实施细则,尽快实施创建“健康青岛”各项工作。
3、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尽快理顺全市爱卫会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其指导协调的积极作用,为创建“健康青岛”提供组织保障。
4、实施健康优先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的过程中注重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让健康福祉覆盖全社会、全生命周期,形成健康城市建设方案,为创建“健康青岛”提供政策保障。
5、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和健康人群“六大健康”领域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确保创建“健康青岛”全覆盖。
6、实施目标管理,将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和家庭等,借助于这一系列“健康细胞”工程的设计和落地,夯实创建“健康青岛”社会基础。
7、以重点和优先实施的项目为切入点,培育好健康小城、健康村镇、健康细胞等,为创建“健康青岛”提供可复制经验。
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和区市的努力下,全市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工作,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必将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健康青岛”,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