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解决我市水资源紧缺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8-01-31
字体大小: 打印

  针对我市严重缺水,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民进市委会就如何破解水资源困局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我市必须加大客水调引,加大非常规水利用,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客水调引力度,提高客水调引、调蓄能力

  因近年来持续干旱影响,本地水源严重不足,全域城市供水量的95%以上依赖客水。本地水资源开发潜力已经不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客水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我市要把客水调引放在首要位置,及早谋划,落细落小各项措施。一要积极协调省有关部门加大我市客水调引量;二要积极协调省加快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建设,并延伸到我市;三要协调省相关部门尽快启动南水北调东线续建工程,尽快解决长江水借用142公里“引黄济青”渠道问题;四要争取水利部和省政府同意,尽快开展从江苏赣榆向日照和我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调引客水的前期论证工作;五要尽快启动我市利用客水配套工程建设,抓紧开展黄水东调配套管线、官路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实现我市“双路双库”供水。

  二、加大非常规水利用

  我市非常规水主要包括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要尽快出台推进非常规水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性措施,强化和规范非常规水利用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大力推进非常规水利用。修订《青岛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节水行为、监管及节水设施建设等。

  一要将扩大再生水生产与使用摆在优先位置。再生水就是将污水资源化,实现水循环利用,能节约大量的优质水资源。我市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为一级A,仅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如果不经再生水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基本没有利用价值,只能白白流入大海。而在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每吨水仅再增加一毛钱的深处理成本就能达到IV标准,制成再生水。建议我市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加大再生水生产量,同时加强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力争到2020年我市再生水利用率由目前的35%的提高到50%以上。

  二要加快实施海水淡化规划建设项目,并将淡化水并入市政供水管网。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具有“不淹地、不移民、不争水、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特点,能稳定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性供水,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海水淡化能力已达到23.2万立方米/日,离“十三五”末60万立方米/日的规划目标相差甚远,为此要尽快启动琅琊海水淡化厂、原胶南城区海水淡化厂、即墨蓝色硅谷海水淡化厂、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等规划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海水淡化使用范围仅局限工业及部分海岛居民用水,未被并入市政供水管网,这是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水淡化最终产来品是纯净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众多国外居民长期饮用海水淡化水也进一步证明它的安全性。针对淡化水缺乏微量元素的争议,专家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足以从各类膳食的摄入中得到补充。建议我市尽快将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并逐步加大海水淡化水的配置比例。

  三、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我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弊端,即形成流域上的“条块分割”、职能上的“部门分割”、制度上的“政出多门”。这种分割管理的体制造成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支解,不仅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的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致使城市供水水源布局不系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管理调度效率不高,不能实现当地水、客水、非常规水“优化配置、相互接济、联合调度”,严重制约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建议我市借鉴北京模式,组建水务局,对原有涉水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将城建部门承担的城市供水、节水、城市防汛、排水、污水处理的职能划归市水务局。组建后的水务局,将城市与农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城市防洪等涉水事务实现一体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