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7-24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地震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新局面。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善明确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新思路

  局党组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研究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新局面的工作新思路:即牢固树立一个意识(防震为民)、实施两大发展战略(标准化+地震,信息化+地震)、强化三大工作体系(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树立四大发展理念(安全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提高五种能力(地震监测能力、震害防御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普宣传能力)。

  一是在“标准化+地震”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标准化+地震’建设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原则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二是在“信息化+地震”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地震业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防震减灾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初步实现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的“数据资源化、服务智能化”和“掌上办公”总体目标。

  三是在做好“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方面。狠抓了基础建设,完善了规章制度,强化与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高度衔接和融合,确保三大工作体系统筹兼顾、共同发展。

  1.重点抓好震情监视跟踪工作。认真制定并落实《青岛市地震局2017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密切关注地震重点危险地区,加强与周边城市地震部门的联合会商;截止到6月30日,台网共监测可定位地震597次,其中M0.1级-2.0级地震523次,M2.0级-3.0级地震66次,M3.0-4.0级地震8次;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12份;组织周、月震情会商12次;加强监测台网建设,全市新增27个宏观观测点,有效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灾情速报能力和异常捕捉能力。

  2.全面做好震害防御工作。认真贯彻中国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确保了新建、改建、扩建、修缮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严格落实地铁、机场、输油气管线等易引发次生灾害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在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加强抗震设防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3.努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和应急工作机制,调整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组织了鲁东协作区应急联动会议;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I类标准,筹建莱西市体育中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健全完善了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方面。我们与市安全监管局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局党组与每个处室、处室与个人之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了“人人讲安全、处处想安全、事事保安全”的浓厚安全氛围。

  五是在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方面。努力将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以及青岛市测绘设计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当前我们正在研究与青岛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研究成立减隔震技术研究所(或实验室),争取形成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为青岛的经济发展提供贡献率。

  六是在牢固树立改革发展理念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局、省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和重点领域改革的具体方案,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细化落实改革任务,加强地震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管理,尽量让市民办事“零跑腿”。

  七是在地震科普知识普及方面。制定印发了《2017年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和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机制;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推进科普教育网络化、信息化、阵地化,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六进”活动。“5.12”期间,全市共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1000场,参加活动人数达30多万。

  八是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认真落实“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核心任务,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党建工作实施意见》,从思想政治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创新党建工作等方面,对强化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高标准的建设完成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是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2015年5月28日,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成立了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2017年1月,制定出台了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并逐步展开各项工作;2017年6月5日,召开了“创城”动员大会,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二是高标准建设“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及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建设地点设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大洼社区东侧。计划总投资7309万元,总建筑面积9205平方米。2015年12月21日动工,计划今年7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三是建设地震监测预警及地震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地震预警项目相关工作。前期配合国家局完成了青岛市辖区123个监测站点的勘测工作。与此同时,全面展开我市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现已完成了调研论证、审查立项、勘测选址、可行性报告编写,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还需加大推进力度。

  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工作进展缓慢,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以确保创城任务如期完成。

  (二)各区(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分布不够科学合理、建设标准不够一致以及投入不足造成新增量少和日常管理困难等实际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突出重点,做好震情跟踪研判。做好重点区域震情跟踪和重要时段的震情保障工作。加强数据资料分析和研判,做好年度地震危险区的短临跟踪及青岛市、黄海海域震情重点监视区的震情强化跟踪工作。

  (二)大力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震害防御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普及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等六种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可行的方案措施,力争年底有新的突破。

  (三)深入抓好防震减灾融合发展。做好同勘察测绘研究院、铁塔集团、气象局和联通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抗震设防、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等方面与建委、规划局、科协、教育局和科技局的融合发展。

  (四)加强地震科技队伍建设。筹备召开青岛市地震科技创新会议,传达全国、全省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强基层理论和前沿技术探索,建立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五)高标准完成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贯彻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青岛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六)完成中国地震局青岛市级防震减灾示范中心建设。严格落实示范中心建设规划,跟进示范中心建设进度,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确保示范中心按预定计划竣工并投入使用。

  (七)积极推进地震监测预警及地震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国家局和省局的联系,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根据我市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推进该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入使用。

  (八)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省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