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市卫生计生委 主要负责人:杨锡祥 联系人:陈 捷 联系电话:85912521
类 别 |
序号 |
目标名称 |
目标内容 |
重点工作目标 |
1 |
推进市公共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
开工建设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完成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立项,启动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室内外装修和医疗设备安装工程。落实“一业一策”工作部署,完成现代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度目标任务。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制定出台《青岛市“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 |
2 |
强化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 |
依托市区医疗机构,按照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功能布局、统一设施设备、统一调度指挥终端、统一人员配置、统一制度规范的“六统一”原则,新建标准化急救站16处,全面提升院前急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能力。 | |
3 |
推进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
深化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基层能力提升。年内,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 |
4 |
加强乡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和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队伍的实施意见,推行“区市管镇街聘村用”乡村医生管理模式,开展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进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按每2000至4000人的农村服务人口配置1所中心村卫生室,配备2至4名取得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心卫生院、卫生院、村卫生室设备配备分别达到省定十、六、八件设备标准要求。 | |
5 |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健康素质提高 |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提高到54元,出台基本公卫绩效考核方案,规范市增服务项目,推广信息化健康查体和随访服务,增加减盐防控高血压和肺结核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率达到90%,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率达到77%。 | |
6 |
加强妇幼健康、孕前优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服务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产前筛查率达95%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10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7%以上。育龄妇女孕情上报及时率达到70%以上,人口出生上报及时率不低于90%、准确率不低于95%。指导基层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率达到95%;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省下达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部分下降指标。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和临界风险的孕妇提供免费基因检测或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服务,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
7 |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修订《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评审公布新一轮6个市级A类重点学科和60个B类重点学科,对不同层次的学科给予分类指导。引进国内外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力争全年达成各类合作项目20个。加强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培养,修订《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完成新一轮6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和90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的评审工作,年内公布评审结果并签订任务书。引进高层次人才(含柔性)10名,博士、硕士500名。 | |
8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扩面,从二级及以上医院扩增至一级公立医院,推行医药分开,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第三方考评和现场督察工作,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评问责机制,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纳入区市、医院考核内容,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到2017年底,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药品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范畴,实现区市、机构、人群和改革政策全覆盖。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抓好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 |
创新创优目标 |
1 |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提供治疗部分慢性病免费服药政策 |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免费提供治疗部分慢性病基本药物政策,落实惠民便民措施,向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签约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复方利血平片、双氢克尿噻、卡托普利、尼群地平、阿司匹林肠溶片、二甲双胍、辛伐他汀在内的7种基本药物。 创新创优标杆:国内无此先例,首创。 |
2 |
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万”工程,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万”工程,引进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建立4-6个国医大师工作站、50个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强化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鼓励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诊所品牌化发展;指导创建2-3个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市);开展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全域调查,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纳入区、市党委和政府的人口计划生育年度考核指标;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中医防病科;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规划未来我市中医药的大格局、大发展、大局面,释放中医药综合改革的政策红利,推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创优标杆:国内无此先例,首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