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市教育局 主要负责人:邓云锋 联系人:吴帆 联系电话:85912911
类 别 |
序号 |
目标名称 |
目标内容 |
工重点工作目标 |
1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加快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办学。继续推进市级学科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建设,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教育部建立部市合作平台。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全面开展高校师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出台《青岛市政府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 |
2 |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
建立统筹推进市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起草《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市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造提升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起草《青岛市普通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水平,起草《青岛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 |
3 |
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
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全面完成艺术学校新校建设维修、幼儿师专主体工程、蓝色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主体施工。优化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启动布局调整工作。继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建设,遴选确定30个第二批骨干专业。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确定30个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深化“职教义工”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创建。推进“双师型”教师培训。推进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抽测、普测工作。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 | |
4 |
增强干部教师队伍素质 |
深入开展“立德树人,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推进落实《青岛市教育干部领导力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举办青岛教育国际讲坛,组织中小学骨干校长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继续坚持1+N的多元教师补充机制,全面配齐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启动第三批青岛名师培养工程,建设第二批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30个。完成承担的全市人才目标任务。 | |
5 |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
全面落实《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建设同步课堂、3D创新实验室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95%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深化全市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汇总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典型案例300个。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启动青岛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选。开发建设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分析系统和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报告单系统,提升考试大数据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 | |
6 |
惠民项目 |
建立完善资金多方筹措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推动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推进5所高中租赁型人才公寓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盲校新校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启动第二轮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新建80所标准化食堂。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保障措施,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新市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积极论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落实“一业一策”工作,完成相关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扶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教育扶贫。抓好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位次较往年有所提升。 | |
7 |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
制定《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管理指南(草案)》。通过青岛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着力增强安全教育实效。完善“青岛市校园安全智能防控中心”建设,推行校园安全智能化管理。开展全市应急体验教育培训,免费培训中小学生10万人。加强部门联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妥善处置高校突发事件。 | |
创新创优目标 |
1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 |
推进青岛市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完善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推进机制,统筹解决改薄攻坚、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等问题。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化发展机制。探索区域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有效路径,完成现代学徒制青岛模式的制度架构。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创新学校治理机制,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 创新创优目标: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创新改革推进机制、深化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市教育领域创新机制、综合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
2 |
推进高等教育多元发展,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助力建设创新之城 |
承办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和国际互联网教育应用成果展览。支持驻青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继续做好高校引进建设工作,推动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新校区规划建设。推动同济大学等高校在青设立研究院。争取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康复大学等高校落户。 创新创优目标:对标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深入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校来青办学和科研,推动已引进高等教育机构落地建设和运行,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使青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