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安全监管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7-24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1至6月份,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2起,死亡68人,同比下降47.5%和26.9%。发生较大事故4起,死亡15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一、坚持标本兼治,提高安全生产治理水平

  (一)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治本之策,印发了工作方案,采取专题培训、选树标杆等方式,推荐省级标杆企业23家,确定市级标杆企业218家、县级标杆企业1182家;推动企业排查风险点16735个,梳理公共领域安全生产风险592处,逐一落实了管控措施和监管责任,保证安全风险有效管控。坚持典型示范,分区市组织召开现场培训观摩会,带动企业开展对标看齐,推动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地下矿山企业,以及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火力发电等规模以上企业尽快完成建设任务;中小微企业取得切实进展。

  (二)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以“大快严”集中行动为抓手,紧盯岁末年初和换届期间等重点时段和关键节点,围绕交通、消防、建筑、危化品、旅游、燃气、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校车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了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两轮包区市“蹲点”执法检查和交叉执法、“回头看”督导检查,以及百日攻坚、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等整治活动,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做到应直接处罚的必罚、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必罚。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督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2万余家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8.2万余项,挂牌督办安全隐患200处;全市安监系统立案562起,实施行政罚款3491.81万元。加大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宣传力度,通过启动身边隐患随手拍、开展“查隐患、保安全、促发展”等群众性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关注身边安全、举报身边隐患,受理有效举报585件,兑现奖金6700元。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成立了全市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37项整治内容和78项具体工作任务,目前已检查危化品企业769家,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431项,立案查处24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4家,罚款39.5万元。临沂“6.5”爆炸着火事故后,立即对9家同类型石化企业开展了全面排查,并迅速拓展至所有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

  (三)强化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凡结案事故的调查报告,均在市安全监管局门户网站和区市政府指定网站全文公开。1-6月份,依法调查较大事故4起、工矿商贸事故22起,传唤、拘留、逮捕40人,扣缴经济问责资金5400万元。

  二、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大力推进依法治安。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按照明晰职责、固化制度、填补空白和彰显操作性的要求,启动了《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双随机”抽查工作实施细则》,对“双随机”抽查原则、适用范围、抽查比例和频次、抽查程序、抽查要求和抽查结果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出台了《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对安全生产专家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为安全生产提供法制保障和智力支持。逐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健全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执法等活动。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岁末年初话安全”宣传活动,将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精神、活动、安排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建立了青岛安监微平台、手机群和“安网”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26项,培训考核“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2.7万余人。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公开曝光违法违规企业56家次,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

  (三)开展应急管理与实战演练。实施重点监管企业预案演练排查销号,指导5151家企业完成预案实战演练。加快推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青岛基地建设和化工园区巨灾情景构建,提升防范和应对巨灾风险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较高,特别是较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仍是当前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

  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主体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倾向较为普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尚未真正落实。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不足,规章制度虚设,责任措施不落实,隐患查改不到位,培训教育缺失,安全投入不够,设备安全保障能力低,风险管控能力弱。

  二是隐患排查治理还不彻底。“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落实不到位,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与作用发挥还不够,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监管仍有薄弱环节,存在“想不到、管不到、治理不到”的问题,尤其是地下管网、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潜在的风险较多,隐患治理难度大,非法违法行为仍然存在。

  三是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镇街一级安监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匮乏,执法能力不足,尤其是公车改革后,镇街安监执法车辆配备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安全执法检查的正常开展,也更加难以适应量大面广的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加之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大、追责重,导致基层安监队伍不够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是社会公众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社会公众力量的有效参与仍然不足。安全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实际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尚显薄弱,安全生产社会宣传力度仍然不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效果有待提升,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扎实。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手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亟待强化。

  四、下步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厘清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与行业管理的关系和职责,对初步梳理出的49项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加快推进。加快《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工作,在《条例》的内容和效力上尽量细化、力求管用、争取突破。

  (二)全力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视频会议精神,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针对区域、行业领域和季节安全生产特点,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风险点,分析掌握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安全风险,逐一研究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并对重大、较大、一般和较低风险点实施信息化管理。

  (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处罚和有奖举报力度,全力推进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海洋渔业、特种设备、校车安全、地铁、电力和铁路建设等行业领域百日攻坚治理行动,严格落实“两个必罚”(应直接处罚的必罚、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必罚)。深入开展“身边隐患随手拍”有奖举报活动,发动群众举报各类隐患和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四)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盯紧危险化学品港口、场站、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重点环节,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和“大快严”紧急行动。依据“三评级一评价”结果,确定分批关闭、转产和搬迁企业名单,强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进区入园,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五)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聚焦改革发展、监管执法、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近期事故教训,组织制作典型事故警示教育片,开展系列警示教育培训。围绕容易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重点时间节点、关键薄弱环节,强化季节性动向性安全生产预防预警宣传,突出事故原因剖析、事故教训警示,切实做到一地出事故、全市受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