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市农委 主要负责人:由翠玉 联系人:刘栋 联系电话:66999662
类 别 |
序号 |
目标名称 |
目标内容 |
重点工作目标 |
1 |
粮食总产量达到280万吨,蔬菜总产量55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00万吨,确保农产品、畜产品有效供给 |
启动规划建设30万亩粮油功能区、3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8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550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100万吨以上,主要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7%以上,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完成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360万亩,绿色防控160万亩,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配送补贴60万亩以上。加大“白色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净化农业生产环境,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严格落实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定,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4万亩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 |
2 |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市新开工建设50个现代农业园区,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新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处以上,其中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场10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促进我市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8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组建青岛现代种业联盟,整合我市种业优势资源,推进种业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启动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引进知名育种企业,打造种子研发、良种繁育、品种展示等于一体的蔬菜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培育30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5条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按照“一业一策”部署要求,完成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现代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及现代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位列全省前列。 | |
3 |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 |
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标准,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年内培育200家示范家庭农场、20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鼓励发展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2017年农业生产托管率达到64%。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年内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以上。 | |
4 |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
培育1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3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法规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年度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0个,完成80个畜牧企业的无公害产地产品双认证。 | |
5 |
强化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
制定推动出台《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制保障。全市全年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3700批次,快速检测30万批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8000批次,地产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力争全市查办案件500起以上,其中市支队查办案件30起以上。理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完善农业综合执法机制,规范农业综合执法行为,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高农业执法队伍执法水平。 | |
6 |
大力推广农机化深松整地,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新旧动能转换 |
完成机械化深松整地106万亩,实施普惠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建设,重点出台农机新产品补贴办法;对秸秆综合利用等绿色、环保机具实行累加补贴;对补贴范围内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应补尽补,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 | |
7 |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 |
开展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超过国家规定10个百分点。 | |
8 |
推进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建设 |
贯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51号),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全市市级示范基地达到10处、农民田间学校达到100处;完成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1.5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1300人。 | |
创新创优目标 |
1 |
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
健全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体系,指导区市完成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建立美丽乡村领导组织体系,制定出台《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同步推进区市建立政策体系,加强工作督查;实施美丽乡村标准化“十百千”创建工程,在全市创建10个集聚类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加快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达标全覆盖。推进社区服务中心规范运转,整建制创建30个社区服务中心规范运转镇(街),打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创新创优标杆: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
2 |
推进1000个村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000个村庄清产核资任务,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
制定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启动1000个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开展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推动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集体资产资源进场公开交易。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现场交流会,表彰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单位;指导各区市100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为农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创新创优标杆:全省领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