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更多的城乡居民 -- 2017年市级财政民生投入情况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12-13 来源 : 市财政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17年,青岛市财政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民生支出继续保持逆势上扬,全年安排1100亿元为民生事项买单,占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

  一、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力度

  2017年,我市新增5项民生保障事项,提高了17项民生保障标准,扩大了2项民生保障范围,全力保障好群众最关心的社保、教育、医疗卫生、三农等重点民生事项。

  1.新增保障领域。新增高风险孕妇基因检测和诊断服务,对唐氏综合征初筛高风险和临界风险的孕妇提供免费的基因检测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服务;统一为60岁以下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325万户居民家庭购买民生综合保险,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义务教育阶段城市生源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30%人群提供生活费补助;免除普通高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

  2.提高保障标准。在困难群体救助方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及490元,继续保持全省最高标准;社会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10元;在医疗卫生补助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提升至75%;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大额补贴报销比例及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巡护费用报销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另外,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增加166元,失业保险标准增至每人每月1080元等。

  3.扩大保障范围。2017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生源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2016年在校寄宿生的8%左右扩大至在校寄宿生的30%;农机购置补贴品目由2016年的36项增至63项。

  二、着力保障民生重点领域

  1. 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安排12.8亿元,支持改造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新改扩建100所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8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免除了普通高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费补助的人数比例,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支持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所高校建设,让青岛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大学。

  2.健全养老医疗服务,为群众健康生活保驾护航。统筹16.8亿元,支持提高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惠及全市90多万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普惠型机构养老,2017年投入2.6亿元,为2.4万名失能失智老人支付长护费用。安排1.3亿元,支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惠及161.7万人。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41种特殊药品、医用耗材等纳入补充医保支付范围,医疗救助困难居民7.9万人。支持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医疗项目建设,新建成急救站8处,改善居民就医条件。

  3.积极支持创业就业,为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安排4亿元,支持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创业孵化器,服务创业企业1万余家次、创客10万余人次。发放创业类补贴资金2.7亿元、创业担保贷款5.8亿元,为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投融资服务,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1.7万余人,完成技能帮扶培训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4万人。安排10.3亿元,实施各类技能培训补助、融资服务补助、房租补贴,支持城镇新增就业65.2万人。

  三、大力提高城乡生活品质

  1. 完善公共事业服务。统筹59.2亿元,支持新机场、地铁、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城市重大功能设施建设。安排公交补贴18.2亿元、隧道通行费补贴5.1亿元,降低市民出行成本。筹措3.7亿元,保障黄水东调工程建设,缓解城乡供水压力。安排1.1亿元,支持扩大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品种和频次,新建改造15处农贸市场,创建星级农贸市场40多处,助力打造“食安青岛”品牌。支持160余处文化场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青岛院线”、“音乐季”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等,为岛城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盛宴。支持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00万平方米,提高居民采暖质量。筹集资金132亿元,启动棚户区改造4.8万套(户),完成住房保障6500多套(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50户。

  2.加大生态保护投入。今年拨付7.1亿元支持企业环保搬迁,已累计搬迁污染企业超过110户,腾出发展“净空”。投入5亿元,推进李村河、水清沟河等14条黑臭水体整治,部分河段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投入3.8亿元,开展蓝色海湾治理行动,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安排1.4亿元,对重点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的村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支持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支持全面推行湾长制、河长制,加大海湾、河库(湖)保护投入。投入1.5亿元,完成4万户居民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改造。统筹1.2亿元,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43台,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

  3.支持保护农业农村发展。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性。统筹11.4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增产增收基础。安排6亿元,支持海洋渔业发展,打造“蓝色粮仓”。安排2.4亿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市财政按照先建后补的方式对创建的100个示范村予以奖补,推动“乡村振兴”。推进214个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实现了149个省定贫困村、13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组建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已为39个农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累计拨付13亿元支持农村新型社区,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84个,建成特色经济园区71个,全市农村社区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积极争取列入全国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农机补贴品目由36个扩大到63个,已补贴农机具5905台(套)、受益农户4310户。

  四、民生财政导向更加明确

  1.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专项资金定期绩效评估评价机制,组织实施“拉网式”评估,对绩效不高的项目取消或减少预算安排,将腾退的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

  2.节省压缩政府支出。健全完善厉行节约制度体系,调整规范一般性支出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超范围、超标准支出。连续四年压缩“三公”经费,今年继续压缩5%以上。

  3.多渠道筹措民生资金。搭建平台,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民生等关键领域。出资12.8亿元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72亿元,实现财政杠杆放大约5倍,投资项目200余个。储备PPP项目73个,投资额2236亿元,涵盖交通、市政、环保、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其中地铁4号8号线、市民健身中心等2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4、财政账本晒得更细。除继续实行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专项资金等信息网上公开外,今年还实现了部门预算绩效自评报告的“应公开尽公开”,每个部门都要把花钱的效果向市民报一报,真正让市民看得见、看得懂、能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