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业务职能目标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02
字体大小: 打印

市科技局2016年度业务职能目标

序号

目标名称

目标内容

1

强化“十三五”科技工作谋划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出台我市实施意见,制定全市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发布实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启动建设海洋科技、高速列车、虚拟现实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为加快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与创新服务相适应的科技计划体系,加强科技计划全程留痕监管。全面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城市工作,建立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登记、奖励推荐的全链条管理机制。紧跟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市科技奖励改革,提高奖励质量,强化对人的激励。青岛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建设。

2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落实与中科院第二轮合作协议,推进中科院青岛科教融合基地建设,加快青能所、兰化所、自动化所等青岛研发基地建设,中科院青岛育成中心入驻高新区。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华大基因等青岛研究院签约落户,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天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青岛研究院加快建设。组建青岛脑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促进引进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年内新增产业化公司10家以上。力争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建市级公共研发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等5家以上。

3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发挥科技在国际城市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阿斯图中俄合作园、哈工程科技合作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全力推动与曼彻斯特大学在石墨烯和虚拟生理等方面研发合作,与斯坦福大学在铝电池和脑科学等方面研发合作。推进建设中国-马耳他水产养殖联合研究中心。加快与国际技术转移机构交流合作,引进德国史太白等技术转移机构落户我市,推动英国阿斯顿等专业技术转移公司在青开展工作。组织召开第三届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成立大会暨阿斯图联盟第三届年会等大型国际会议。组建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新认定10家市级国合基地。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外资招商任务。

4

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

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构建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九大服务体系,以“众创、众包”促创新,培育研发和技术转移服务新业态;以“众扶、众筹”促创业,培育科技金融和孵化服务新模式。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展我市科技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研究和试点工作,建立科技服务业统计分析制度。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出台《青岛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管理办法》,大力推动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入网共享,年内入网仪器共享服务次数超过5000次。推进青岛科技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科技资源数据的汇聚和整合,构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全年访问量突破150万人次。

5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确权、评估、交易和收益分享机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青岛技术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国家专利技术(青岛)交易中心。继续完善科技成果集中公开交易服务模式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工作体系。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6

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强化与“一行三局”衔接互动,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和创业投资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创新“政银保”合作模式,推动科技信贷保证保险风险补偿金池落地实施。做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新设立孵化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与智库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共同构建全链条股权融资体系,资金规模超15亿元。探索设立科技小贷公司,增加对科技型企业直接放款功能。

7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深入实施“千帆计划”,通过“靶向”精准政策引导,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贯彻国家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导方案》,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和企业培训工作。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100家。

8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前沿,加快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各类实验室、大型科研平台等科研组织形式,布局建设科考船队、地质测年等大科学装置,实施“透明海洋”、海洋环境安全等重大工程,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加快实施海洋生物医药“310”计划,启动组建蓝色药库基金,投资2-3个海洋新药开发和海洋生物产业,引进2-3个海洋生物医药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推进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建设。

9

促进科技惠及民生

加快大沽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青岛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中心建成投用,园区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选育新品种(系)10个以上,实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100万亩,新增光伏农业大棚4500亩、光伏发电能力90兆瓦。加快农业众创空间建设,开展星创天地试点。在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公共安全领域开展精准靶向治疗、PM2.5前驱物治理、地铁新能源综合利用、城市道路空气监测等科研攻关示范30项。突破浒苔发生机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力争获得国家支持。深化数字影像虚拟手术导航系统开发,进一步扩大在全国大型医院推广应用。

10

优化创业孵化体系

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的孵化链条,打造10个创业街区、100家众创空间。强化专业孵化服务机构引进和运营团队本地化建设,建立1000名创业导师库,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服务。着力推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打造5-10家标杆孵化机构,争取新增1-2家国家级孵化器和20家以上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创新制度和流程设计,制定出台创新券实施办法。举办“千帆汇”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创客活动周等大型活动,实现大赛、训练营、培训等服务活动持续化、常态化、品牌化,全年集聚和服务创客5万名。

 

11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岛专利代办处和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争取即墨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实施专利运营工程,探索设立专利运营基金,培育高价值专利,支持构建专利池,不断完善专利质押融资“青岛模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维权援助服务,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