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经济信息化委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机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多措并举打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攻坚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改革引领,精准发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坚持创新驱动,统筹施策推进互联网工业强市建设,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8%左右。
一、加强运行服务,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健全工业经济运行服务协调机制,完善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监测直报体系,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落实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系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好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急难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二)抓好生产要素保障。推进电网重点项目建设,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成品油升级保供工作。创新融资服务模式,用好转贷基金、风险补偿、担保补助等政策措施,开辟银行重点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拓宽股权、租赁等直接融资渠道,多措并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240亿元。
(三)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力打好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督促指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做好成品油市场监管、禁化武履约等工作。
二、立足存量调强,促进供给体系优化提升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放大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杠杆效应,滚动推进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力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做优做强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扎实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协调开展“打非治违”与“三评级一评价”,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环保节能和质效水平。
(五)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发挥技改贷款贴息、设备投资补助等政策引导作用,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技改融资服务活动,突出产品升级换代、装备智能升级、工艺绿色改造、产业链协同改造,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增速不低于工业投资增速、总量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不低于50%。
(六)深化质量品牌建设。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策划举办青岛国际时装周、青岛名牌神州行等树品牌、拓市场系列活动,新培育40个青岛名牌产品;制定实施互联网工业品牌培育计划,以智能装备、智能终端产品、云制造和云服务平台为重点,打造一批“互联网工业之星”新兴品牌。
(七)开展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大力推广青岛市企业管理奖成果,联合知名高校和行业专家,举办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专题强化班、新发展大讲堂、小企业之家讲坛等培训活动,梯次培训1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200名中高层管理者和1000名小微创业者,引导企业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三、坚持增量调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八)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常态化促进产学研对接,年内组织举办10次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发布对接活动,分批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以上,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
(九)扩大产品创新供给。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转型“131”工程,新认定80个“专精特新”产品(技术)、30家示范企业和20家“隐形冠军”,争创一批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强企业供需对接与协作配套,扩大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生产与推广,促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等配套本地化。
(十)打造新型产业体系。深化产业链定向招商,推进北汽、上汽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及力神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加快布局机器人、传感器、3D打印、北斗导航等智能制造产业园。研究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推进惠普软件国际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促进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融合发展。
(十一)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工业设计中心、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体验式营销、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模式。推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评估、技术转移、系统集成等高端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力争全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四、深化载体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新高地
(十二)加强产业集聚区能力建设。探索工业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试点,推动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定向集聚;深化三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新创建6个市级以上示范基地,力争年内50个集聚区的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
(十三)推进小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施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发展规划,培育认定6个小企业产业园和6个创业基地。完善小企业产业园股权投资和分割转让政策细则,积极培育“双创”特色基地和智慧园区,搭建生产场地供需对接平台,为小企业提供“找场地”服务,促进小企业集聚发展。
(十四)深化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协调推进青岛产业新高地创意园建设,做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入驻工作,拓展市中小企业云平台与大数据平台服务功能,深入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服务”专项行动,力争线上线下服务企业20万户次。
五、推进两化融合,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
(十五)加快建设智慧青岛。制定实施“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推进102个智慧青岛建设项目,大力普及三网融合业务,推动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加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活动无线电保障工作。组织开展重点领域网络安全检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日常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六)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组建互联网工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服务商(国际)联盟,实施互联网工业“555”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全面投入运营,梯次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云制造服务平台建设和业态模式创新,年内培育50个互联网工业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争创1-2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十七)持续做大软件产业。加快“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建设,协调推进64个支撑项目,年内新开工9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470万平方米。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评选软件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组织涉软企业与制造企业双向对接,征集推广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保持软件业务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六、践行“三严三实”,提升系统履职服务水平
(十八)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发挥好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全面梳理各项惠企政策,编发中小企业服务指南,广泛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健全市企业减负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十九)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优化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中审理,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加强行业协会规范管理,严格行业自律。
(二十)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机关文化,推进市、区(市)两级经信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能力、强素质、转作风,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