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发展改革委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07-20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全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和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市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实,努力推动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加快推进“转调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保持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建立完善部门和区市稳增长责任制、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着重分析调度重点行业指标。深入参与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推进稳增长调结构等重点工作落实,全市“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4%,高于全国、全省0.7和0.1个百分点,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促进服务业高端发展。坚持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项目载体齐抓共促,加强十大现代服务业运行调度分析研判,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继续推进企业主辅业分离和个转企工作,目前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90户。协调推进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规划建设,新开工915万平米、竣工548万平米,新建成运营面积345万平米。

  (三)坚持“蓝、高、新”引领转型升级。实施“海洋+”战略,滚动推进14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和140个蓝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梯次推进1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争取海尔集团获批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争取获批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首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目前我市国家工程实验室总数达到6家,较“十二五”期间翻一番。围绕壮大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着力推进184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和十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争取北汽新能源汽车莱西生产基地成为国家新规实施后首个核准的生产企业,协调推进一汽大众发动机项目核准、空客直升机项目完成签约。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新重点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资源要素保障和直通车服务制度,主动做好项目用地前期衔接服务,加强银企对接,协调解决天纳克汽车消音部件制造、宝湾物流等项目用地、融资等问题。实施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新开工、竣工投产情况“日调度、周上报、月通报”。上半年,总投资6508亿元的19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工93个,完成投资865.8亿元,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新增贷款约90亿元。争取国家批复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调整;争取潍坊至莱西高速铁路项目获省政府批复并开工建设,争取平度北站规模由两台四线调整为两台六线,增加潍莱高铁至青荣城际铁路青岛方向连接线,使平度北站始发列车37分钟可直达青岛北站;争取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山东省政府批复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可研报告。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库,争取上级资金75.4亿元支持84个项目建设,争取发行3只企业债券融资52.7亿元。通过设立运作政府引导基金推动蓝高新产业发展,目前基金规模41.7亿元,累计实施直接股权投资19.3亿元,带动其他投资及银行贷款50亿元。5月19日,马凯副总理考察市创投引导中心,对我市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三)促进民间投资。深入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投资便利化改革试点方案、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工作方案。完善PPP项目推进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PPP操作程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已发布的50个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对2016年PPP项目征集储备,分行业、分类型做好整体策划和实施方案编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成功举办2016·青岛中国PPP论坛。

  三、突出重点领域改革,营造良好制度氛围

  (一)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平度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平度市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落实即墨市省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平度市南村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有关支持政策。结合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精神,放宽黄岛区、红岛经济区购房落户限制,吸引人口向新区集聚。争取国家资金3.3亿元支持我市粮食生产、远洋渔船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等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二)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截至6月底,99个市级党政机关和10个区市取消车辆全部封存,车改方案全部通过审核备案(批复),车辆处置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公车改革任务按照省要求时间节点基本完成。

  (三)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实施《2016年信用青岛建设工作要点》《青岛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文件,工作机制、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开展重点区域和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已归集52个部门89万条信用信息。“信用青岛”网站上线运行,并与“信用中国”和“信用山东”网站实现对接,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进行“7天双公示”。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加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全面分析评估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针对薄弱环节着力协调推进落实。协调推进“千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五年建设任务,累计竣工面积1033.95万平米,完成五年计划的99.4%,体育、教育和文化均已完成五年规划目标。协调推进市民健康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重点项目PPP融资方案。争取国家资金4304万元支持职业教育、养老服务等项目建设。

  (二)大力推动节能低碳发展。制定我市“十三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和燃煤等量替代工作实施方案,强化用能评估和节能监察,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总结评估国家低碳城市试点阶段性工作。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先行先试,在碳金融、碳交易国际合作等领域开展探索尝试。研究制定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推进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工作,总结推广经验。

  (三)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制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进医疗服务监管方式等方面提出36项改革任务,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57家参改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行,不断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我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五、开展战略规划研究,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市政府印发实施。组织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和42项专项规划发布实施。围绕全市“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定位,制定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行动计划,编制学深圳更好发挥青岛在全省创新发展中作用实施方案。争取建设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青岛蓝谷、胶州湾综合整治、青岛至银川高速铁路通道等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二)着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同经信、国土、金融、建设、财政等40个部门,联合起草我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在推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将成为我市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指导。

  (三)推进落实我市“一带一路”总体实施方案和国际城市战略。联合国际研究机构制定我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涵盖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成长力、吸引力和支撑力五大领域35项指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衡量我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参考。牵头推进落实我市“一带一路”总体实施方案,争取国家重大示范试点。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我市成为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有望近期获得国家批复。

  上半年,全委工作虽取得一定积极进展,但在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等方面,与百姓期望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理念、工作作风还需紧跟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改进。

  下半年,全委将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指导监督与帮助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服务,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及重大战略研究等发展改革重大事项,确保圆满高效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更进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