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大力推进郊区教师体制改革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1-16
字体大小: 打印

傅毅  兴业银行青岛分行   

  2016年的全国两会关于教师的提案把全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关于代课教师的薪资待遇问题上了。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在当今各企事业单位的扩招前提下,我们的教师系统却有了越来越多的代课教师。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重大步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重点难点在于广大的中国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主要就靠农村教师。但在目前,我们的实际现状就是: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只有不断的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才能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的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青少年只能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来看,农村教师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了。

  然而,这么重要的职责岗位中,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是代课教师。放眼整个发展中的青岛,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齐飞猛进的势头之下,我们的广大的教师队伍却并没有相应的提高“战斗力”,这对长远的发展来说,怎么会不造成严重的影响?胶州、平度、莱西、胶南等县级市的乡镇小学,在我的走访中发现:每一所学校都有三个甚至以上的代课教师任教,有的学校甚至全校的“三大科”是由代课教师在上课,大部分的临时抓缺的代课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所占的比例较大,学历达标低,人员结构不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等等非常严重的问题。代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职后培训,始终“编外”的身份使他们的教学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很难提高,成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可能性更是寥寥。试问,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去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基础素质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它惠及全民,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既然如此,怎会让我们的城市教师体系和农村教师体系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又怎么能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呢。虽然教育部早就明文规定清退和取消代课教师,但是始终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发展对教师资源的刚性需求与政府提供的师资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这表现在财政与编制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在教师供给上存在缺编难补、空编不补、有编乱补的问题,致使农村代课教师的问题始终难以根治。

  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来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责任方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因此,调整财政支付结构,由地方政府给予县级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供适量支持。解决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或者社会关系复杂等因素造成的教师队伍缺编难补的问题。对于缺编较多,很难一次性补齐的地区,存在一定数目的代课教师是体质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所以正视现实,承认代课教师的历史贡献,将其纳入师资管理范围,创新教师管理机制,规范代课教师管理,出台实施有效的对策解决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问题。结合各县级的地方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借鉴西方中小学的教师聘任模式,用优厚的薪资待遇选拔优秀的、高素质的代课教师。

  2016年青岛市是增加二胎生育人口5万人,据估算2016年到2022年连续六年每年都会持续增加,按照平时青岛每年新增人口在5万人,突然井喷式每年增加了5万人,三年后的幼儿园、六年后的小学、十二年后的中学都将迎来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为了迎接压力和提前预防,请结合目前的教师编制合理补充正式教师编制的配置。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再度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要从理论与政策层面上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思考推动教师教育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式和方法,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创建更好的外部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