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铁轮 青岛中联油船舶燃料公司
青岛的企业走出去、走成功,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掌控风险。充裕的资本、过剩的产能、成熟的基础建设技术经验,这是优势!
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既有庞大的腹地产能集群,又有优势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和发达的金融环境等,这是特色!
面对国际投资环境的不稳定,西方贸易保护壁垒森严等,这是风险!
因此,青岛企业“走出去”必须用统筹理念引导海外投资决策,依据投资目的选择海外投资对象。
一、用统筹理念引导海外投资决策
在企业决定“走出去”投资之前,要明确投资目的、投资的经济性、选择的区域国、规避投资风险,“走出去”战略旨在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弥补我市资源、市场、技术的不足,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竞争,借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以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海外投资,则须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用统筹理念引导海外投资决策。
(一)企业海外投资有三种思考。以获取资源为目标,通过投资东道国,以更便利地利用东道国及其周边廉价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寻求降低生产成本。以占领市场为目标,通过投资东道国实现当地生产,以规避可能的贸易壁垒,降低运输成本,以更好开拓东道国及其周边市场。以获得非市场化资产为目标的,通过投资东道国,获得无法通过市场进行转让,只存在于东道国本地文化制度环境下的资产。这些非市场化资产对于企业发展、提升核心能力极具战略性。也包括技术、工艺、创意、管理等知识型资产。
例如: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食用油厂项目就是利用乍得当地盛产芝麻、花生等原材料丰富,市场广阔,但自身缺乏现代加工技术,普遍采取的土制制油技术的空白点,同时利用国内食用油技术先进但产能严重过剩的机遇,投资1000万人民币建设两条现代化的芝麻、花生食用油生产线,将企业“走出去”进行转型升级。利用的就是当地市场类似产品生产水平低下但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同时又可以使得产品辐射周边类似的市场喀麦隆、尼日利亚北部市场,且当地原材料供应充足,乍得国家对类似民生保障性投资项目给予土地、供电、用工、税收等多种鼓励性政策。这样的“走出去”的投资收益预计不会差。
(二)企业决定是否需要“走出去”,首先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明确海外投资目的。如果资源是企业发展瓶颈,而跨国投资获取资源的成本低于其他途径,就可考虑以资源获取为目的。如果拓展市场是企业发展关键,而通过跨国投资开拓市场的效率高于其他途径,就可考虑以市场开拓为目的。如某种境外非市场化资源关系企业发展前景,就可考虑以获取该项资源为目的海外投资。
(三)“走出去”海外投资是否经济可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以下优势。竞争优势,若企业想要在另一国家进行生产,与当地企业竞争,必须拥有自身竞争优势,而且这些优势足以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内部优势,企业对其优势进行跨国转移时,必须考虑到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两种转移途径,只有当前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后者大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生。区位优势,即企业把在本国生产的中间产品从空间上转移到别国,并同该国的生产要素或其他中间产品结合以后,能够获得最佳利益时,才会在国外进行投资和生产。
二、依据投资目的选择海外投资对象
对企业而言,一旦确定“走出去”,就需根据投资目的,结合自身优劣势,按照政府对外区域投资战略与规划,合理选择投资对象国。
(一)投资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以“技术获取”为目的,不宜以市场占有和资源获取为目的。美日欧环境保护和工资福利标准高,在这些国家投资建厂生产商品或者开采资源形成的成本增加远远高于收益,故此以市场开拓、资源获取为目的对美欧日投资经济上不可行;另一方面,美欧日为保持自身技术创新领先地位,对华设置了种种技术转让壁垒,而技术本身又具有很强的非市场化资产属性,青岛企业很难通过贸易获得这类资产,只能通过在当地投资的方式来获取;随着欧债危机应对改革深入,欧盟劳动力成本开始大幅下降,以市场开拓为目的对欧(特别是东南欧)投资经济可行性上升。
(二)投资东南亚不发达区域。以获取廉价劳动力为目的,属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富集区,潜在市场空间广阔。比较而言,东南亚劳动力更为富集,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劳动生产率更高,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助于绕过欧美日对华贸易壁垒,具备较高经济可行性。
(三)投资拉美、非洲落后国家。以获取资源、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为综合目的。拉美、非洲自然资源更为富集,开采成本更低,对其进行投资,可以缓解国际资源、能源贸易市场波动的冲击,有助于提升企业获取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可作为企业“走出去”重点促进领域。拉美较之非洲更为稳定,制度更为健全,更值得中国企业投资。在拉美投资设厂,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不仅有助于更好开拓当地市场,还可以就近开拓北美市场。近年来非洲经济的复苏,该地区成为世界投资热点,非洲是资源丰富的大陆,尤其是能源、矿产品、农牧业等资源性开发与市场空白与空间广大一直是非洲国家优势特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一个比较有开发前景和潜力的投资地。
(四)投资前苏联、中东地区。以获取资源与开拓市场为综合目的。单纯从经济来讲,对俄罗斯、中东地区进行资源投资无疑是可行的;但是,面临巨大非市场风险。
例如:“海参崴—青岛”集装箱班轮航线,充分挖掘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为中俄互补性贸易搭建一个物流平台。也是企业“走出去”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投资中亚国家地区。以获取资源为综合目的。风险相对较小,对华经济政策基本稳定,同样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经济上也具备可行性,可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重点促进区域。
总之,青岛的企业“走出去、走成功”,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做到心中有数;要把企业的优势产品、项目与沿线国家的需求相结合;企业要“走出去”应在竞争力、设备技术、经营管理、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修炼“内功”,政府要为“走出去”的企业在国外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真正使企业能够走出去走成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