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关于发展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1-16
字体大小: 打印

袁静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

  海洋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首先需要我们对海洋抱有一种“畅想”的理念,然后立足“蓝色经济战略”的背景,从旅游消费心理的角度,去多方位地诠释与第一产业相关的海洋养殖业、海岛种植业、海洋渔业、海洋捕捞等海洋农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港口工业、造船工业、海洋原料民用品等海洋工业,与第三产业相关的海洋科考、海洋教育、海洋民俗、海洋体育、海洋运输业、海洋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只有这样开放型的架构,才能丰富海洋文化旅游的范畴和内容,拓展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

  要整合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从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展示、文学创作、文艺表演、媒体宣传等多种载体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中的精华展示给广大游客。进一步开发青岛市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精品,真正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青岛市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要注意与全市其它区市文化的共通性,将营造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的氛围,融合到全市文化旅游大发展框架内。

  一、实现“海”“陆”“空”立体开发的设计思路

  “海”。保持和发展已有的海景风情、奥帆中心系列产品等传统海上旅游产品,在海洋管理许可范围内,还可尝试增设海上作业观摩、海洋垂钓等项目。海洋军事游是青岛得天独厚的资源,新建海洋军事博物馆是一个吸引游客新亮点。将原有的海洋军事博物馆旅游项目进行升级,用之进行海洋国防军事的普及教育,以吸引大量军事迷、学生游、家庭游。

  “陆”。陆地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极大地调整青岛市“夏热冬冷”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除了已有欧陆风情游、人文历史游、中山路民俗民风游之外,还可增设诸如港口码头、造船工艺的参观,各种海洋产品如海藻创可贴、海洋纤维的生产过程的“海洋工业游”;海洋研究所、海洋大学、海洋科技馆等组成的“海洋科技游”。

  “空”。空中观光游,属于高端旅游产品,是近年来受到热捧的一个旅游项目,城投集团已经在今年进行了尝试,目前在这一空间,还有较大的发展余地。

  对于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既要有主体产品的设计,还要有与主体产品相关产品的配套开发。如与各种海洋文化旅游景点相关的游览服务指南,对景点进行深度介绍的书籍,具有显著特征物品的模型,含有该景点元素的服装,各种包含海洋元素的食品等。当大量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新景点得以开发、运营,需要同时进行配套服务产品的开发,如客容量、交通、餐饮、安全以及卫厕的统筹设计。

  二、建议设立青岛市旅游顾问团,创新设计海洋文化旅游产品

  将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相关行业内的专家集合在一起,不断研究出新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如自驾游、散客自助游、团队游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经典线路。以及按照时间划分的一日游、三日游、长期休闲度假等最适合的线路产品。根据淡旺季设计游客市南行的最适合的标准化旅游产品。

  三、政府宏观规划,推动产业发展

  从我们调查所触及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来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产业、行业、属地管理。只有在政府的统领和引导下,才能将海洋文化旅游企业集合在一起,重拳出击。要打造“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综合体”,实现青岛市旅游产业的升级,同样需要青岛市政府谋求宏观管理的创新,打破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局限格局,运用青岛市本地的资源优势,采用国际化综合体的运作思路,再造一个全新的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精品。

  四、加强“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宣传

  建议成立“青岛市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挂职,聘请专业人士担当顾问,面向全国力推青岛市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海洋文化旅游的概念需要推广需要深入民心,除了口碑宣传外,还需要通过媒体及影视作品、文艺表演,进行推广和宣传。要积极采取广告、电话、网络、数据库、营业推广等营销手段,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产品销售,扩大海洋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五、培养专业人才

  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类别。要保护和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一要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培训,提高其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二要大力培养导游人员,特别是有本土海洋文化背景的本土导游人员,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感悟海洋文化内涵的导游人员。三要对现有的民俗技艺人才给予关注和奖励。四要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五要提高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建设一支研究、整理并能传承海洋文化旅游的专家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