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华 自由职业者
青岛市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建筑较多,既有千年道教圣地崂山宫观庙宇群,又有特定历史时期建造具有欧美风格的八大关近代建造群。2012年我市出台了《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从立法层面加强了对本市历史建筑的保护,规范了历史建筑的管理。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也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方面进行了规定。然而实际在历史街区和文化建筑保护修缮方面仍有诸多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一、对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保护要强调整体性
笔者曾站在栈桥以西来观览整个小鱼山风貌保护区,从海边的低密度低层建筑,依照地势逐步升高,层次感分明;而且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十分美丽,形成山海天、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然而被视野中偶尔几座海边的高层建筑大煞风景,特别是莱阳路8号新建豪宅和海军博物馆改建工程,与整个风貌区建筑风格极不协调,甚至阻挡了原有美丽的建筑群层次感,很多市民朋友驻足此处都有同感。搁置不用的海上皇宫也应该考虑重新启用或者拆除,影响青岛市的栈桥片区旅游景观。风貌保护区的保护一定要具有整体观念,对不和谐的因素要及时处理,涉及征收改造片区既要考虑经济效益,还有考虑社会效益,尤其不要伤害长期生活此地居民对老青岛的情感。现代鳞次栉比的雷同高层建筑,不能带来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风貌保护区文物古迹较多,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不仅历史建筑应该保护,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也应该受到保护,试问没有街道的八大关,那些建筑还能有那么大的价值吗?因此,风貌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必须强调整体性,只要是破坏了整体性的行为,都应该禁止。
二、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改造要重视原住民
近几年风貌保护区改造陷入一个商业误区,都特别喜欢腾笼换鸟,通过货币补偿将原住户都迁走,然后由政府或企业进行整体性商业开发,虽然实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却深深伤害了原住民的情感。试想,没有这些原住民,仅仅这些孤单的建筑何谈历史文化的传承?北京前门大街开发仅仅保留了全聚德等极少的历史建筑,采取大批量仿照明清建筑的复古更新改造,丢掉了原有的老建筑和人文精神,虽身处北京最好的地段之一,但近10年了,人气一直不足,难免令人扼腕叹息。中山路劈柴院的保护性开发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他保留了历史的原汁原味,所以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改造一定要重视原住民的情感,不能简单迁走了事,更多的是给他们创造机会在原处居住生活的权利。
三、坚持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修缮保留为原则,防止拆除重建这种不可复原式的破坏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应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保护。保护性修缮应该坚持修旧如初的原则,保留原有的风格。同时内部也可以在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适当进行相应结构性改造,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当代活力。一句话,不要等拆光了,才醒悟保留的价值。如列为教科书素材的原济南火车站拆除后,永远无法复原,成了济南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历史街区保护要强化法治,建立科学的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继承和发展,历史街区、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我想智慧的青岛决策者一定能让青岛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更新继往开来,让历史文化得到永续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