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率先建设青岛公路旅游港系统着力打造交通惠民工程的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1-16
字体大小: 打印

曲国庆  青岛都市公共交通研究院

  一、建设背景与可行性

  为加快推动青岛市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打造“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根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休闲旅游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青岛市智慧旅游专项规划》《智慧交通专项规划》以及《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等有关意见,交运集团按照我市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围绕国内及我市公共旅游集散体系的发展情况和青岛全域旅游交通的发展需求,深度分析我市主城区道路交通状况和旅游旺季对整个城市管理运转造成巨大冲击等实际情况,委托专业公共交通研究院于2016年初完成了《青岛公路旅游港2016-2020年发展规划》,并得到了山东省分管副省长的肯定批示。规划主要对青岛中心城区及其外围区域的公路旅游母港、子港的布局规划、旅游集散体系、运营管理、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圈、投融资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公路旅游港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产品体系整体设计方案。

  山东省季缃绮副省长2016年5月31日在交运集团报送的《青岛公路旅游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概要》上作了肯定性批示。

  按照交运集团提出的《青岛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方案》,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将对改变旅游市场秩序,满足市民和游客旅游需求起到积极作用,建设方案思路清晰、全面,可操作性强,交运集团是品牌企业,在改革创新和战略转型方面有实践经验,对由交运集团承办此事比较放心。交运集团表示有信心将“TOD”理念融入旅游发展领域,充分发挥交通保障在旅游集散业务方面的关键作用和车站功能环境优势,把旅游大巴车、自驾车引入集散中心,把旅游网络密织起来,改变前海一线“行车难、停车难、出行难、管理难”的现状,逐步把公路旅游子港、母港建立起来,有效纾解主城区道路拥堵,推动交通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城市出行品质。

  二、项目建成产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青岛旅游经济增长。青岛公路旅游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个与“互联网+交通+旅游”有机融合的城市公路旅游港系统,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首先在国内将率先示范互联网(物联网)时代旅游与交通的产业生态链接,加快实现我市道路客运业、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质的转变和升级,充分发挥现代化大都市交通旅游体系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同时系统建成后将明显提高青岛市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深入满足消费者日益复杂多样化的出行与旅游需求,提高消费者出行品质与服务体验,显著提高交通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和城市形象,对青岛市游客数量与交通旅游产业的收入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项目实施将充实完善青岛全域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丰富我市旅游集散、交通服务配套功能和旅游(服务)产品体系,科学布局发挥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优势,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有序疏导分散进城车流,调控景区人流,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有力助推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

  项目建成后可承载大巴车2400辆,乘用车9700辆,通过吸引旅游大巴、私家车“入港停靠”,预计在旅游旺季,每天能够减少3000-5000余部旅游大巴、6000-9000部私家车无序地“涌入”青岛热门区域,将市南区高峰拥堵延时指数由2.61减少至2.0以下,青岛中心城区全天拥堵延时指数由1.58减少至1.2以下,彻底缓解困扰我市多年的“旺季拥堵”、进港出港难、乱停车和 “一日游”乱象等难题,解决青岛市“一、二日游”产品单一,深度游、特色游产品不足等问题,从而推动城市的高效运转,明显提升出行效率和文明城市服务品质,也将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拓宽空间。

  (三)有利于城镇地区经济繁荣和大众出行。项目实施将加快引领我市城镇化发展,改进具备旅游资源的城镇、乡村地区交通旅游设施不足现状,进一步优化完善青岛城镇化地区交通旅游网络体系及服务功能,提高乡镇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村村通客运线路覆盖率,通过该交通惠民工程的建成使用,将有效助力青岛市精准扶贫工作,加快促进城镇化地区经济繁荣和便利大众出行。

  三、项目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建议

  青岛公路旅游港建设规划主要覆盖我市中心城区,包括胶州湾东岸城区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区,胶州湾北岸城区的红岛新区及城阳区,以及胶州湾西岸城区,并面向周边县域进行适当“辐射”。项目规划主要内容建议如下:

  (一)有利于青岛旅游经济增长。2016-2017年,在深入落实青岛市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由交运集团完成世博园、滨海欢乐城和金沙滩3处15公里环状公路旅游母港建设,基本完成公路旅游子港网络布局。至2017年,建成山东省统一的综合运输旅游企业互联网直营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城际之间客运班车定线、定点、定时公交化运行,着重发展个性化、定制化、特色旅游快线、旅游直通车、大站快车和城际包车等多样化运输服务;与重要交通节点城市、旅游景点城镇之间主要发展普速客运,中心城区与郊区间发展通勤客运等。

  (二)有利于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2017-2018年,建成30公里环状公路旅游母港(4处)。2017年前,基本完成公路旅游子港网络布局,在青岛长途汽车站、汽车东站、汽车北站、黄岛汽车站、西海岸汽车站、即墨汽车站、胶州汽车站、莱西汽车站、平度汽车站、大沽河流域、弘诚体育场、国信体育场等地设立公路旅游子港。同时推出不同运输方式间客票的一体联程和套餐式网络服务,发展城市配送、快递等多样化、专业化的城际货运服务。 2018年前,在城镇化地区基本建成多元化运输服务体系,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公交化客运、网络定制和专业货运服务。

  (三)有利于城镇地区经济繁荣和大众出行。2019-2020年,持续完善公路旅游港网络,完成青岛市周边城镇(城乡)公路旅游港子港网络的建设工作,持续提升乡镇、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村村通客运线路覆盖率争取达到95%以上。至2020年,基本完成以下建设目标:以青岛主城区为依托,规划建设七处“公路旅游母港”,通过道路交通的接驳、换乘、摆渡的运营方式,实现港与港间、港区与景区、城区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配合,同时增加公交换乘功能,实现各种方式的无缝衔接。

  四、投融资模式建议

  青岛公路旅游港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建设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供给的特点,建设用地能否落地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地方扶持。因项目建设涉及市交通委、发改委、城乡建设委、旅游局、财政局,七处“公路旅游港”的建设用地需市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协调办理,再根据土地资源情况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调整发展目标、行动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采用“政府财政投入+企业投资+公路旅游港综合体开发回报”的形式进行建设投融资,从长期发展角度来实现交通、旅游和商业产业的优势互补。项目建设资金可对接青岛市发改委城市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等,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基础建设投资。为分担政府风险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融资模式建议采用在我国有成功运作经验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来投资建设和运营青岛市公路旅游港相关项目。由政府负责提供监管职能与监管体制,有能力的社会投资企业承担资金、技术和运营服务,可由政府来购买服务,优先选择国有企业参与,总体采用效率更高的市场化运营。每个PPP项目由政府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权力、责任以及具专业性的监管第三方的权利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