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交通发展的六点建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7-01-16
字体大小: 打印

乔明  中石化青岛石油公司

  一、发展立体交通,构筑城市交通四级线网结构

  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交通体系。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市人均用地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我市不可能通过多建道路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十三五”规划,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公共交通综合体系,引导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解决我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有效举措。我市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立体交通,构建“轨道线路、BRT快速线路、主干线路、支线路”四级线网结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打造协调高效的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地铁、城市轻轨和城际轻轨作为一种集约型的交通解决方案,具有低碳环保、节约土地资源、噪音小等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的轨道交通形式。地铁、轻轨列车的最大优势就是快、运载量大,专车专用,不受城市路面交通车流量的限制,避免了塞车和交通红绿灯的延阻,能够极大方便人们出行。我市要加快地铁、城市轻轨和城际轻轨建设,延长城市交通线网,融入半岛城市群高速轨道交通网络,它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我市的交通状况,彻底解决我市运输能力紧张、运输质量不高的问题,推进青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适时建设停车场

  车辆违停占道是影响交通、市容及邻里关系的原因之一,因争抢车位而发生的治安事件也屡见不鲜,成为社会一大不安定因素。除了部分驾驶员文明意识差之外,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泊位不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我市城区停车泊位已严重不足,停车难的矛盾日显突出,机动车违停现象日趋严重,城市停车场亟待扩容。我市应建立长效机制,调整停车场收费价格体系,适当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建立停车场规划资源化、停车场建设多元化、停车场管理两元化、停车设施智能化的新机制,将收费、车牌识别、图像对比、系统管理集成于一体,实现停车场智能化管理运营。要完善停车场配建制度,加快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设立停车场建设专项基金,根据规划和发展适时建设停车场,保持可持续发展。在火车站、码头、汽车站区域、旅游景区、公园、商贸区等区域兴建一些专用停车场。我市土地资源紧缺,可谓寸土寸金,为减少占地,建议科学规划,多建设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同时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公共停车场建设,并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以减少政府的负担。此外清理出的城市立交桥下的空间要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使用,以缓解公交车停车难的问题。青岛是享誉世界的滨海度假旅游名城,山情海韵,人文厚重,风光旖旎,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再加上自驾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一到旅游旺季,涌入景区的车流,给景区停车带来巨大压力。大旅游带来的是大流通,面对巨大客流所带来的压力,建议我市根据各景区的具体情况,拓宽与景区连通的各条道路,每条道路两侧各划出1.8米宽作为临时停车位,同时动员景区附近有条件的社区、企业、村庄开放停车,并给予价格优惠,多管齐下,旅游旺季景区停车难的问题一定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引入“互联网+停车”模式,推广应用停车诱导系统

  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不是停车场和停车泊位不足,而是许多司机根本不知道哪里有停车场,为此建议我市交通管理部门尽快制作城市停车地图,并发放到司机手中。车主手持地图,就能相对轻松找到停车场,可以就近停车,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此外建议我市引入“互联网+停车”模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集查询、预订、缴费、错时停车一体化的云停车服务平台。同时要推广和应用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分为三级:一是大型引导屏,设置在城区主干道上,提供停车场位置、动态车位、行车方向及道路通行状况等详细信息;二是中型引导屏,设置在停车场周边路口,提示停车场的动态车位及方位;三是小型信息屏,即在每个停车场入口设置屏幕显示“空”或“满”字样。 停车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的组成部分,能合理地安排停车,提高停车设施泊位利用率,促使停车设施利用均衡化。管理控制中心将采集的数据通过GPRS方式传送给城区道路两侧的电子诱导屏,通过电子诱导屏和云停车服务平台实现科学停车,车主通过手机APP进行公共停车位实时信息查询,知道哪一座停车场已经满了,哪一座尚有停车泊位,选择就近停车,以减少路边停车现象,减少车辆排队,减少车主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消耗,多管齐下,我市停车难的问题一定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加强交通标示一体化建设

  道路标示是一种世界语言,是交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基础,是传递导向信息最快捷、最直观、不受文化背景左右的媒介。城市道路标志,它不仅起着指引道路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使用标准化的道路标示系统,不仅能向人们提供交通信息,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我市现有交通标示信息内容不统一,不同标示之间信息缺乏连续和系统性,影响指路效果,导致司机经常走错路、乱停车,特别是给到青岛的外地司机带来一定的麻烦。在道路标示系统建设上,我市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好,要加强道路标示一体化建设,道路标示系统要与世界接轨,要符合国际标准,建立包括机动车指路标志系统、非机动车和行人指引系统,以及公共交通指引系统在内的交通指引体系,完善道路标志和标线的设置,道路交通标志要具备视认性高、易读性好、通用性强的特点。

  (一)视认性高。即标志能在要求的认读距离以外就吸引道路使用者的注意。并且标志内容能够在背景色中清晰地显示出来,及时吸引使用者的注意,为他们提供清晰的道路信息。同时,标志设置的位置应避免道路的附属设施和其它构造物对标志的遮挡,以免影响视认性。

  (二)易读性好。即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驾驶员反应的时间很短,这就要求标志的内容应当简单、直接、形象,让人一看就能在瞬间理解其含义。

  (三)通用性强。即交通标志不仅仅局限于当地人使用,还要面对完全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外地交通参与者,要保证能够被他们正确理解,向公众传达容易理解的信息,以方便人们出行。同时我市要以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通过道路标示标线的设置,为非机动车及行人等交通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五、建设城市地下管廊

  道路重复开挖,是一种“城市病”,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表现得愈发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顺畅和生活品质。青岛的“拉链路”问题由来已久,是由于城市自来水、排水、天然气、强电、弱电、热力等市政管线地下铺设长期各自为政所造成的,给市民带来无尽烦恼。针对这一备受市民诟病的问题,我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长远的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发展战略,通过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将自来水、排水、天然气、强电、弱电、热力等市政基础管线科学地整合于一个混凝土框架空间内,高效管理城市地下管网。我市要统筹考虑其它与道路有关的各种元素,对路面、绿化、井盖、广告、路灯、色彩以及道路两边的立面等,进行统一设计、整体改造。要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施工,着力打造特色精品工程,各部门要协调一致,杜绝城区道路重复开挖,做到管线一次下地,交通信号指挥系统一次配套,公共设施一次上齐,绿化亮化一次到位,形成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和道路绿化亮化景观带,彰显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风采。

  六、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

  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全域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换乘次数高,公交线网密度不均,主城区密度较大,外围线路较少,是我市公交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青岛市交通委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以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公交智能化平台,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全面提升智能化公交综合服务能力。我市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建设、完善交通换乘枢纽及配置,形成城市、城乡、镇域有机衔接的线网结构,优化城乡公交换乘运行模式,实现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相互衔接、资源共享与全域覆盖,提高公交线网的可达性及乘用比例,使公交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村村通公交”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我市应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增加公交车辆投放,延长和开辟公交线路,早日实现“村村通公交”的建设目标,形成以乡镇为枢纽,村组为纽带,连接城镇,辐射乡村,安全畅达,规范有序的交通运输网络,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出行的需求,建设幸福宜居新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