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风平 市委党校
近年来,青岛涌现出了海尔集团、红领集团、双星轮胎、赛轮股份等各具特色的创新典型,显示了互联网+制造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通过对原有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培育基于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青岛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到2020年改造500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建设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培育5个云制造服务平台。
一、德美互联网工业模式
互联网工业是工业系统与智能传感技术、高级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连接与融合,核心三要素包括智能设备、先进数据分析工具以及人与设备的交互接口,是智能制造体系与智能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是工业系统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整合与外延。德国西门子、博世、SAP等公司依托工业装备的领先优势,力争实现工厂智能化和生产流程智能化,解决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用户定制化之间的矛盾。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先进制造业、智能机器、先进分析、网络实体安全,旨在提高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德国、美国的共同点是制造模式的变革、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但是,德国侧重智能制造、设备物联网,美国侧重智能服务,突出平台、数据与个人化服务。互联网工业的核心是提升为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价值链从卖设备向卖服务延伸。美国通用不只是卖发动机,同时,监控发动机的健康状态,可能发生的故障风险进行预测,机场维护备件和技师,即提供维护管理、能力保障、运营优化和财务计划的整套解决方案。
二、青岛互联网工业进展与问题
青岛海尔、红领、双星走出了自己的路。海尔建设智能工厂,实现个性化空调定制。红领依托信息化工厂(ERP、CAD等),搭建服装大平台,实现西装个性化定制,一周交货。双星轮胎建立智能制造工厂,依托轮胎智能芯片,建立大数据平台,提供轮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可见,青岛互联网工业刚刚起步,注重建立智能工厂、柔性生产线,实现个性化产品,德国色彩较浓。但是,依托产品,采集数据,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服务,尚未开始。互联网工业从生产领域开始,向服务领域延伸,向研发、物流等领域扩展,青岛互联网工业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工业具有三个鲜明特征: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和平台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工业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大数据平台,覆盖产品研发、制造、物流、营销、服务等诸领域,形成个性化需求、多样化设计、小批量制造、快速便捷物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良性循环信息流。
(一)互联网工业不等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互联网工业的重要内容,但是,互联网工业涉及研发、制造、物流、营销和服务,涵盖整个产业链条,制造仅是一个重要环节。美国更注重基于产品数据的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如谷歌、思科、通用电气、IBM、英特尔等企业依托智能产品平台,收集客户数据,为客增值服务。网联网时代,产品仅仅是服务的载体,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自己不制造产品,而是依托信息平台,收集客户数据,提供金融、商务、社交、搜索等服务。
(二)智能制造不等于智能设备。智能制造的重点不仅是智能设备,还需要基于产品的数据链集成,重点是信息技术、算法,将软件与智能设备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智能制造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合作把整个工厂连接,实现生产工序纵向融合,形成信息物理系统,相互合作,彼此响应,实现规模化与多样化相兼容的生产制造。机器换人重点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制造环节的设备更新。
(三)互联网工业安全重视不够。近几年来,工业控制系统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伊朗核电站“震网”病毒事件打破了“封闭”系统“绝对”安全的神话,2015年乌克兰电网遭恶意代码攻击导致大规模停电,2016年深圳十八届高交会上机器人发生故障,不受指令控制,炸毁玻璃展台,打伤人。这些事情启示我们:互联网工业安全非常重要。互联网工业安全防护正面临五大严峻挑战。一是漏洞剧增,互联网工业软硬件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很少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导致安全漏洞不断涌现。二是互联互通,工业控制系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和互联,工控系统的网络安全边界明显扩大。三是攻击趋易,由于黑客大会、开源社区、白帽社区的出现,导致获取互联网工业的攻击方法越来越容易。四是目标重要。有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成为网络部队、黑客、极端势力攻击的重要目标。五是基础薄弱。目前存在安全防护严重不足、介入控制仍不严格、外包服务管理严重缺失、培训教育力度不够、应急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互联网工业标准体系重视不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发展互联网工业也一样,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标准化体系,引导互联网工业发展。11月17日乌镇互联网大会,德国思爱普公司发布了工业4.0互联制造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同时实现了创意制造、共享制造和绿色制造,可以满足消费者大规模定制的个性化的需求,可以通过全自动的生产,能够把这些个性化的产品,通过智能制造的方式生产出来。
(五)认识不清,反应迟缓。多数企业对如何应用互联网,怎样进行信息化改造,将来会达到什么样效果,没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从而反应迟钝、错失转型机遇。
(六)缺乏资金,错失良机。发展互联网工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应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改造,可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暂时影响。如果投资效果不明显,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致命打击,由此,企业彷徨顾盼、错失良机。
(七)制造业基础薄弱。中国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薄弱,对很多制造技术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互联网 +”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产品质量和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的灵丹妙药。
三、打造互联网工业城市对策
根据青岛市发展互联网工业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以下对策。
(一)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运用财政专项资金,统筹采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项目补助、保险补偿等方式,制定互联网工业发展平台建设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和互联网工业定投基金设立方案,支持智能制造、智能装备、云计算、大数据、众创平台、产业载体等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和“三个五”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二)政府创造机会,让更多企业接触、认识、运用互联网。市经信委等部门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工业服务商,组建咨询服务团队,帮助中小企业开拓视野,提供发展路径;培育扶持互联网工业服务商联盟发展;举办形式各样的对接活动,为工业与互联网的对接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强化基础研发,开发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工业制造,关键环节在智能设备。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承载信息化与工业化载体,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性、可追溯性与节能性,在设备安装传感器,让设备具有感知功能,将感知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具有自律管理功能,实现设备智能化。
(四)制定互联网工业标准体系。“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互联网工业方面的标准制定,是全球主要工业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控制了产业制高点。标准是互联网工业的基础。青岛市实施“标准+”战略,尽早将互联网工业标准纳入研究视野,在红领、海尔等企业已有基础上,尽快出台行业技术标准,构建互联网工业的“规矩”,引领全市、全国互联网工业发展。为此,要建立互联网工业标准信息中心,培养互联网工业标准人才,设立互联网工业标准研究中心。
(五)组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开发互联网工业安全保障系统。在互联网工业逐渐兴起之后,在企业包括跨企业之间普及时,安全问题必须解决。安全体系是互联网工业的基础。互联网工业与信息安全要同规划、同建设、同运行,将信息安全纳入互联网工业安全评价体系中。组建互联网工业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互联网工业安全风险通报预警平台,建立互联网工业安全检查评估标准和防护指南,研发互联网工业安全测试评估工具;开展安全专用防护技术与产品攻关,形成安全防护产、学、研、用生态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建设专业的互联网工业安全保障技术机构。解决介入设备的安全、软件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等,设备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功能,软件及时升级,填补漏洞,系统防火墙能有效防止病毒侵害。
(六)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当代产业发展大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为一体,制造业从以生产产品为中心向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转型,重视新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广告物流、技术支持、零部件供应、信息咨询、销售服务、维修保养、金融租赁和保险等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制造业,不能将制造业与服务业对立起来。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