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地震局2016年工作报告(文字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6年,市地震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一心,努力工作,顺利完成预定奋斗目标,在成功创建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的基础上,再次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高度警惕、精准监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顺利完成。

  制订了《青岛市地震局2016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严格落实24小时监测值班、震情值班制度。截止到11月15日,共监测可定位地震256次,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报告36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完成周、月、年度会商56次,我局年度会商报告继续在全省名列前茅。按时完成了青岛市辖区1个基准站、9个基本站、95个一般站的勘察工作,完成了9个基本背景噪声的测试,并整理编写了所有台站的堪选报告。

  (二)加强管理、严格设防,地震防御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提高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能力,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积极参与我市地铁1号线等4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评审工作。推进优化服务,加强地震行政审批窗口管理,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学习和宣传贯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工作。深入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完成了5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申报工作,有10个学校获得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称号。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宣传教育工作更加深入。

  为提高全市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重要时段,开展一系列防震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共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特别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近千场,广大市民参与度明显提高。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万份,电视报道18次、电台广播3次,《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媒体都刊登了防震减灾知识等专题文章。青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发挥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热情接待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的参观体验,趣味性地震知识互动学习、地震等级体验以及避震逃生演练,给所以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训练、全面准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认真贯彻《山东省地震局关于开展全省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进行详细调查,编写形成《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资源配置图》,配合中国地震局完成重点区域基础数据采集,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青岛市地震应急与灾情速报推送网,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市、区(市)两级举办应急救援队专业培训3次130人。邀请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地震救援队先模王念法等国家局教官来青岛现场授课实训,组织市、各区(市)间联合拉动演练两次,出动骨干队员150余人,有效提高了我市地震灾害处置能力。

  (五)完善制度、创新手段,地震科技工作不断加强。

  完成了《鲁东地区震源参数变化特征分析》、《大沽河断裂运动特征研究》等13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论证和评审工作。与中国海洋大学达成协议,共同建立崂山山脉地下洞体综合观测点一处,努力提高我市震情监测和预报水平。科学分析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及时处理了即墨市通济街道和莱西市姜山镇两起地震宏观异常情况。完成了青岛市沧口公园国标1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启用。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主动参加国家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建设,会同青岛有关研发单位成功开发了全国唯一地震预警应急终端系列成果,被中国地震局研发团队采用,对推动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六)注重示范、夯实根基,地震基础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围绕提升防震减灾基础支撑能力,高标准抓好“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目前主体建筑已基本竣工,计划明年7月份交付使用。防震减灾示范中心集国内外多种防震减灾科技前沿技术于一体,将承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教育等五大功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面向城市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工作新途径,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结合青岛市建设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新要求,启动了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调研论证、方案制定和报批,同步展开系列准备工作。

  (七)加强教育、狠抓管理,机关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提高。

  在巩固去年“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实践活动,局党组共组织专题学习11次,党员奉献实践活动4次,通过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运用青岛市公务员平时考核系统,加强对全局人员的考核与管理,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连续多年被青岛市评为精神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去年荣获文明单位标兵。

  二、市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在去年“三民”活动期间,共收到意见建议两条,一是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建设,二是成立应急测绘队伍。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及时回复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解决。根据城市防御整体规划和市民意见建议,报请市政府批准,在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当年完成新增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尚不够完善。

  该项建设自年初起已开始筹备,但所需数据量巨大,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尚有许多工作有待进行。

  (二)各区(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各区(市)都建有相应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存在一定程度分布不够科学合理、建设标准不够一致以及投入不足造成新增量少和日常管理困难等实际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四、明年工作打算

  2017年青岛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青岛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紧紧围绕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强化基础工程建设、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注重科技创新运用、突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统筹全面工作发展,高标准完成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测工作。

  严格落实震情监测、值班制度,有效落实地震异常跟踪工作。认真落实《青岛市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制度》《青岛市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推进区市台站管理规范化进程,提高台站设备修复维护能力。优化地震前兆台网系统功能,开展台网规范化建设,确保测震、前兆、强震台网高效运行。完善示范中心技术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测震台网分中心系统建设,加强新调入人员的技术培训及融合发展工作。

  (二)加强地震科技创新工作。

  强化地震预测预警理论研究,推进预测预警技术创新。深入开展地震灾害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技术支撑能力。深入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增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防震减灾专项课题研究5项以上,积极促进地震科研与防震减灾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科技对防震减灾的支撑能力。

  (三)不断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和鲁东联动区地震应急工作会议,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统一指挥和协调联动能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训练和演练,建立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定期训练和业务考核制度。借鉴沧口公园I类避难场所建设经验,依据国标和地方标准,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分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设备保养、维护和救援车辆管理制度,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四)努力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把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继续开展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跟进新农村建设,开展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活动,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推进《青岛市防震减灾条例》的立法工作,做好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五)大力加强基础工程建设。

  围绕提升防震减灾基础支撑能力,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区市重点建设项目,指导督促各区(市)抓好落实,完善区市基础设施建设。

  (六)拓展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协调,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和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机制。编制年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施方案,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推进科普教育网络化、信息化、阵地化。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逐步实现我市每个区(市)建设一处省级以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真正使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六进”活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七)全面推进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任务,涉及面广,直接参与部门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中国地震局已通过了《青岛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方案》,下一步我们尽快召开“青岛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创城”任务,全面展开各项工作,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创建任务。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进一步落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党组织建设,对机关党总支和四个基层党支部进行跟踪指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党性修养。认真落实中央反腐倡廉有关规定,狠抓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廉洁自律的根基,从行动上保持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市文明单位标兵的基础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