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市体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继续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扎扎实实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进行里约奥运会备战参赛和第24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启动并推进以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省运会筹备工作,强化城市体育品牌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体育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统领,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预计至年底,全市将拥有健身设施8278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48.6%,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名。
(一)以“市办实事”为重点,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为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连续第二年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列入市办实事之一,全年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全民健身设施238处,主要包括新建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108处,新建健身设施130处。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部分尚未完工的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也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保证年底前交付使用。
(二)健全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
加强了组织和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年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6期、农村体育骨干培训班4期、健身气功培训班3期,共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人、农村体育骨干400人和健身气功人员260人,完成了8000余人国民体质样本检测。全市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余人,全民健身辅导站点5000余处。
(三)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年内先后举办了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开闭幕式、青岛市全民健身登山节、第十五届社区健身节、畅游汇泉湾、毅行健身大会、沙滩体育节、第四届智力运动会、“百千万”青岛赛区比赛及“青岛球王”系列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创新举办了快乐运动体验馆和体育进商场活动,共计有60家体育俱乐部提供了55个项目的免费体验活动。全年共举办市级以上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达到4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直接参与群众400多万人次,收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二、强化训练备战,竞技体育人才辈出、成绩卓著。
坚持从难、从严,实施科学训练,各项训练备战工作扎实推进,促进我市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竞技体育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年内我市运动员在世界级比赛中获得15枚金牌、全国级比赛中获得39枚金牌。
(一)全力做好备战参赛保障,创造了里约奥运会新辉煌。
密切同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及有关项目管理中心的沟通协调,跟踪做好运动员思想、医疗保障、外训参赛、营养补充等方面工作,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各项训练备战工作。在2016年8月举行的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我市共有张继科、于颂等11名运动员参赛,占全省参赛总人数的22%,参加了10个大项13个小项比赛,并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2个第4名、2个第6名的优异成绩,为祖国和青岛市争了光、添了彩。
(二)扎实推进第24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在年度各项比赛中凸显龙头地位。
为确保我市竞技体育长远发展和在国家同等城市的领先地位,制定了《青岛市体育局参加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周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青岛市体育局教练员管理暂行规定》等办法,充分调动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年内有2380人通过省运会甲乙组队伍资审,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并在年度省锦标赛中夺得金牌220枚、奖牌521枚。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力争构建青少年体育工作新体系。
会同财政、教育部门,出台了《青岛市体育后备人才输送认定办法》、《青岛市少年儿童体育培训基地认定扶持办法》,推选9个单位入围2017-2020奥运周期“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进一步扩大业余训练和输送渠道。先后举办了青岛市十项体育联赛、中小学生超体重健康夏令营、“希望之星”足球夏令营等活动,开展了羽毛球、游泳、足球、帆船等9个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其中,与教育部门共同推进的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活动,已培训学生6万余名。
三、实施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建设战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根据今年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413.03亿,占GDP 1.51%,年增长幅度19.66%。
(一)制定政策,多措并举,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加快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组织体育产业业务培训一期,培训体育产业相关单位从业人员200余人;在全省率先采取通过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的形式,完成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推荐两个项目申报国家“十三五”公共体育附属设施规划储备项目。其中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项目,已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170万元;推荐6个项目入选省级体育产业引导扶持资金;支持国有和民营企业成立体育产业公司和体育赛事公司,积极发挥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二)积极探索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方式。
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高水平承办了第五届亚洲大众体操节、ATP国际网球大师挑战赛、崂山100公里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全国青少年橄榄球锦标赛、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全国公路自行车赛、全国男子冰球联赛和全国青年15人制橄榄球训练营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并在赛事市场化运作、体育产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积极扶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青岛仁洲俱乐部取得了中国羽超联赛2015-16赛季冠军的好成绩。
(三)加强体育彩票销售发行工作。
通过科学规范管理,加大公益性宣传及创新玩法,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发行工作,体彩销售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11月17日,我市体育彩票总销量为24.08亿元,同比增幅40%,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预计全年销售将突破25亿元。
四、扎实推进第24届省运会筹备工作
2018年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是我市自1986年承办第13届省运会以来,时隔32年再次承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为高水平推进省运会承办工作,坚持“举市办省运、开放办省运、创新办省运、节俭办省运”的办赛原则,积极开展了前期筹备工作。
(一)成立了省运会先期筹备办公室,加快推进省运会筹划准备工作。
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工作部署,成立了省运会先期筹备办公室,制定了第24届省运会总体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和时间节点,启动了省运会城市氛围营造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保证了各项筹备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全面动员,举全市之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10月11日,市政府召开了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青岛市筹备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山东省第24届省运会青岛市筹备和场馆建设委员会,并同相关区市签订《场馆建设责任状》,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全面推进筹备工作。
(三)全面启动并推进省运会场馆的新建和维修工作。
省运会场馆建设是省运会筹备工作重中之重,项目主要分为新建项目和维修项目。其中,新建项目包括市民健身中心、市体校综合训练比赛馆、市射击运动中心、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平度市奥体中心和市网球运动中心等6个项目。目前,上述新建项目均已确定建设主体,相继开工建设,并将于2018年3月前完工并交付使用;同时,根据承办工作需要,对拟承办比赛的青岛大学体育馆等10多处场馆进行了系统评估,确定了维修项目和预算资金,计划于2017年年初实施维修并将于年底完工。
五、加快打造“帆船之都”和“足球名城”城市品牌步伐
(一)继续加快“帆船之都”建设步伐。
一是连续第6年举办了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青岛站比赛和连续7年举办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连续第八年举办青岛国际帆船周,高水平举办了2015-16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活动,2016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等高端国际性帆船赛事;积极推广培育“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青岛国际大学生帆船训练营2项自主品牌帆船赛事,不断提升“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二是继续推进“帆船运动进校园”和“欢迎来航海”帆船普及工作,制定下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实施方案(2016-2020)》,举办“市长杯”第十届大中小学生帆船赛、山东省第二届帆船帆板公开赛暨青岛市第十一届帆船帆板公开赛和2016青岛市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共培训青少年帆船运动骨干14000人次,先后有近50000人次参与了帆船体验活动;三是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国际帆船交流,派团参加了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年会、世界帆联年会、国际OP协会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积极申办国际OP级世界帆船锦标赛,选派青少年运动员赴新加坡、南非、泰国、澳大利亚等国交流参赛。今年10月,世界帆联、亚洲帆联联合授予青岛“十年御风城市奖”,表彰青岛过去十年对亚洲乃至世界帆船运动发展的贡献,也是继去年世界帆联授予我市“世界帆船运动突出贡献奖”后的又一殊荣。
(二)推进“足球名城”建设。
妥善、平稳地推动青岛足球体制改革,按照上级改革要求和中央改革办督查精神,初步草拟了《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和《青岛市足球协会改革方案》,目前正在作进一步的完善;恢复举办了青岛市中老年足球赛,广泛开展青岛城市联赛、足协杯赛及五人制足球联赛、五人制足协杯赛等群众性足球赛事近5000场,近5万人次参赛。同时,加强足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足球培训班30期,培训1200余人次;加强青训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促成黄海俱乐部与巴塞罗那俱乐部合作共建足球学校,并聘请了其青训总监担任青岛市足球青训总监。
六、以“三民”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体育服务民生的意识
去年“三民”活动中,我局共收到市民有效意见建议30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方面意见建议(共24条);二是关于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开放方面意见建议(共2条)。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逐条分解,认真组织办理,逐条予以办理落实。如根据市民意见建议,今年以来通过协调商超、教育部门等,开展了体育进商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等活动,有效地盘活了体育资源,深受市民欢迎,目前,李沧区各学校体育场地已全面对市民开放,其他区市也在陆续做好全面开放工作。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各项体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期望与建设“体育强市”目标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二是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还不均衡,区市业余体校建设和体育科研亟待加强。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有待加强。四是足球改革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相关部门间协调和推进十分困难,目前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职业足球竞争力不强,尚未有职业球队升入中超联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之年,我们将以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开创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推进24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大力推进场馆新建和维修任务,倒排工期,科学组织,确保2018年初全部完工。全面启动开闭幕式、各项竞赛组织筹备、设备招投标及城建环境综合治理、交通、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推动群众体育迈上新台阶。强化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意识,建立完善的以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健身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办好以笼式足球场地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市办实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努力开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三)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市竞技体育竞争实力,办好青岛市第四届运动会,做好第13届全运会的备战参赛和24届省运会备战任务,保持竞技体育在山东省的龙头地位。努力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完善体育后备队伍梯队建设体系,保持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4.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贯彻落实《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制定《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继续打造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新建一批体育场馆设施,办好世界铁人三项、ATP网球大师赛等40余项国际赛事。
5.推进帆船之都和足球名城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帆船之都”建设,以创办自主品牌高端国际帆船赛事和承办高知名度的国际帆船比赛为重点,完善各层次帆船赛事体系,深入开展青少年帆船普及活动;加强足球名城建设,完善青岛市足球体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青岛市足球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足球,完善各项城市足球联赛机制,不断壮大足球运动队伍,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